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为20世纪70年代美国失业率与消费者价格指数对照表,据此可知当时(     

说明:纵轴代表百分比,“折线甲”代表消费者价格指数(又名消费者物价指数,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折线乙”代表失业率
A.传统经济发展的政策亟待调整B.国家加大对经济干预成效显著
C.高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并存D.福利社会政策缓和了经济危机
2023-03-06更新 | 63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山东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二战的特殊环境中得到加强与发展的垄断资本,在战后经济复苏和发展的过程中又得到进一步加强,使垄断资本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社会化的深入发展和生产国际分工趋势的加强,促使国际范围内的国家资本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空前增强。它们不仅在流通领域实行联合,而且在生产领域也实行一定程度的联合。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美国和俄国1957年在核打击力量方面已取得了对等,而中国在1964年也实现了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核武器扩散的危险变得更加明显,但正是这个事实表明了科学技术的知识和发现已具有普遍性,而且我们必须要承认这个情况:我们都是相互依赖的成员。强权政治围绕着两个超级大国发生两极分化,从50年代中期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于力量和影响的增长以及科学上的优势,对上述这种过分简单的力量均势进行干扰。西欧,特别是法国、德国以及共同市场其他成员国的复兴,在世界事务中形成了另一个即便是比较次要的力量。新近获得独立的亚洲、非洲和中东的国家,它们从殖民地.上升到现在的地位,在联合国中形成多数。

——[]莫瓦特《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战后初期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哪些因素构成了对两极格局的冲击。
3 . 1946年底,法国政府在工商业中所占股份达50%以上,在汽车制造、电力、煤气等部门国家控制了85%的资本。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A.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B.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C.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D.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77年,日本大藏省开始实施国债“流通化”和利率“弹性化”措施,为债券市场的发展以及自由化提供了重要契机;1980年日本修订的外汇法,原则上实现了外汇交易自由化,1984年又撤销了期货交易的实际需求原则,日本金融领域的这些改革(     
A.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质变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
C.是当时经济“滞胀”下的被迫调整D.使日本资本主义社会化程度提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的权力:支配和衰落

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的力量呈现出两幅画面。第一幅是西方处于压倒一切的、成功的、几乎是完全的支配地位……正如一位作者所概括的,西方:

●拥有和操纵着国际金融系统

●控制着所有的硬通货

●提供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制成品

●主宰着国际资本市场

●对许多社会发挥着相当大的道义领导作用

●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干预

●进行着最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

关于西方的第二幅图画却与这第一幅画面大不相同。那是一个衰落的文明,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力量正在下降。西方在冷战中获胜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衰竭。

这两幅关于西方世界地位的相反画面,究竟哪一幅描绘了现实?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关于二战后西方发展态势的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亦可提出自己的观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拿着战后世界经济秩序蓝图规划大笔的政坛学界‘诸公’……如果说单靠30年代经济低潮的惨痛记忆,还不足以磨砺他们要待改革资本主义的欲望,那么刚刚结束的一场政治生死斗,这场与大萧条之子纳粹德国的殊死战,其致命之处,却是再明显不过了。更何况眼前还面对着……苏联势力的西进浪潮。”作者旨在(     
A.夸大战后苏联成功B.否定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
C.强调改革的必要性D.规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蓝图
7 . 20世纪60年代末期,英国政府成立工业重组集团,旨在为工业企业提供贷款以助力企业发展。但在经济环境不安全不稳定的情况下,政府宣布该集团停止运营。同时,全国价格与收入理事会以及收入政策都被英国政府弃之不用。这些调整,表明英国(     
A.强化了对于经济的干预B.采取了保守主义的政策
C.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D.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之路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洋政府时期税制总体仍保持半殖民地化、征税主体分散化、税捐类型多样化的税收特征,主要表现:一是继晚清将海关税的征管权、保管权、提取权置于洋人之手后,文将盐税的诸多权利让渡给了洋员系统。同时中央税权限于一隅,税收不#国用。二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互争税权,各种苛捐杂税驳杂混乱。从民国元年至十五年,关税收入共达91307万元,但其中仅民国六年至十五年就支出偿付外债52790万元,再加上一些地方截留关税,实际中央收入仅京师税务监督署所收税款。

——摘编自王宏顺《民国时期税收探析》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相继进入了“滞胀”时期。面对这种情形,新经济自由主义乘机而起。这些学派强调市场机制作用,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纷纷进行了税制改革,发达国家经济普遍回升,赤字大幅度缩减,有些国家还出现了盈余。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的经济又进入低迷阶段。

——摘编自李齐云,杨连鹏《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所得税制改革概况与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北洋政府税制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的税收改革。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北洋政府与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税制改革中得出的认识。
9 . 1983年,英国政府对月收入为50英镑和200英镑的家庭分别征税7.9英镑和43.8英镑,同时分别对他们发放63.1英镑和13英镑的各类津贴。这一做法(       
A.消除了贫富分化B.体现了国家干预C.导致了经济滞胀D.提高了社会效率
10 . 下图主要反映了当时美国(     
A.第三产业崛起B.中间阶层增加C.福利规模扩大D.经济滞胀明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