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清末以来,中国历史上先后发生过三场“国进民退”,20世经以来,西方国家企业国有化和私有化也反复轮回。

材料一   1904年,官办川汉铁路总公司在成都成立,1907年改为商办,1909年宜昌至万县段开工。四川的铁路股本主要源自“抽租股”,一般是随粮强制征收。1911年,清政府突然宣布“铁路干线国有”,并与英、法等四国银行团签订粤汉、川汉铁路的借款合同。铁路国有化,列国不乏先例,铁路民营也确实存在资金不足、管理不善等弊端。当时两路均已发生巨额亏损,政府以国家股票赎回了湖北、湖南、广东的商股。但四川的1400万两股金中,有300万两亏空政府不予认可。川省铁路股份中有很大比例来自下层民众,既不能退回股金,换股条件又低于其他省份,难免激起民愤,一场路权风暴由此爆发。

——摘自章立凡撰写的《清末以来中国三次“国进民退”的历史教训》

材料二   20世纪以来,具有世界性的(国有化和私有化)浪潮至少有三次:第一次是大萧条及二战后的国有化浪潮,这个浪潮从1929年延续到1980年代,其间虽然也有私有化,但国有化是主导;第二次是以“撒切尔革命”为起点的私有化浪潮,这个浪潮从1979年延续到2008年;第三次是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又给各国的国有化带来一个小阳春。英国国有化的推行一直受到工党所信奉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驱使,是其“社会主义试验”的一部分。1980年代,法国密特朗执政时,密特朗为代表的法国社会党是欧洲社会主义流派之一,以国有化、权力下放和自治管理作为三大理论支柱。

——摘编自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在铁路建设上“国进民退”的表现,并作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以来西方国企进退的特征,并分析20世纪前两次“世界性的浪潮”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东西方国企进退的认识。
2 . 二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
3 . 下面是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走势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盛行导致经济衰退       ②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③扩大福利国家规模提高经济活力                    ④知识经济的兴起助推经济发展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资本主义经济在时间上的非均衡发展主要表现为不同时期的显著波动。这种波动反映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

资本主义发展不同时期的周期特征与增长特征(16个国家的算术平均数)

时间GDP人均GDP非住宅固定资本存量出口量
1820—18702.21.02.94.0
1870—19132.51.42.93.9
1913—19501.91.21.71.0
1950—19734.93.85.58.6
1973—19792.52.04.44.8

——摘编自高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演变》


(1)以一个合理的时间尺度对上表进行阶段划分,并概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任意选其中两个阶段,进行说明。
2020-12-28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自由党领袖特鲁多从1968年—1984年几乎一直都担任加拿大总理,长达15年之久。这一时期被称为特鲁多时代。如表是加拿大70年代的经济指数。这反映了特鲁多时代(     
比率年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按1971年美元价格)消费价格增长率年失业率
19737.5%7.6%5.5%
19743.6%10.9%5.3%
19751.2%10.8%6.9%
19765.5%7.5%7.1%
19772.2%8.0%8.1%
19783.4%8.9%8.4%
A.基本没出现“滞胀”现象B.70年代中期后经济开始持续好转
C.曾经短暂抑制过通货膨胀D.通过增加政府投资降低了失业率
2024-01-2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世界史·现代卷》指出:“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这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A.国家资本主义政策遭削弱
B.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发生变革
C.企业所有权发生本质性变化
D.资本家集团呈现不断分散趋势
2018-04-19更新 | 42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 2018 年春季期中联考高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科技进步、工业发展也间接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科技力量雄厚、竞争力强的大企业不断吞并小企业,促进了资本、生产和技术的集中,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在各种先进科技条件的支持下,垄断资本不断向外扩张,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盈利空间,最终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形成。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框架内,劳资矛盾、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欠发达的国家与发达的中心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但是,资本主义并未如列宁预言的那样就此走向灭亡,而是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阵痛和几十年的调整、转型后,重新焕发了生机。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2021-01-2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这些国家
A.积极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B.大力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C.谋求建立经济区域集团
D.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2016-11-27更新 | 470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浠水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测试(2)历史试题
9 . 20世纪中期到90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经历了凯恩斯主义影响下政府宏观调控,加强政府干预,到新自由主义理论主导的削减福利开支、减少政府于预,再到两者兼顾把国家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长期的“钟摆式的调整。这种调整过程说明
A.资本主义已经无法容纳生产力发展
B.贫富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弊病的根源
C.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趋向标本兼治
D.“钟摆式”调整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020-12-08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历史试题
10 . 1933年4月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人民上交全部的金币、金条,停止黄金的货币流通,美联储以20.67美元比一盎司来收取老百姓手中的黄金,从而使美联储迅速积蓄了大量黄金储备。1934年通过的黄金储蓄法进一步规定私人拥有黄金货币非法。上述政策(     
A.实际放弃了世界霸主地位B.强化了金本位的货币制度
C.意在刺激美国的经济复苏D.避免了经济危机再次发生
2023-02-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2022-2023学年高二2月调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