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为了挽回英国经济衰落的颓势,重新振兴英国经济,她提出必须走“不同的道路”。她一反传统的对凯恩斯主义的崇拜,转而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从而引起了经济政策本身的重大变化。撒切尔政府大幅度削减公共开支,把公共开支的削减作为抑制货币供应大量增长的关键。撒切尔夫人为了让市场来决定经济的自然发展,除了私有化以外,还缩小了某些机构的职能,减少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资助。紧缩政策的结果一方面导致了通货膨胀率的降低,由1979年的13.6%下降到1983年的5.1%;另一方面则是失业率的上升,由1979年的4.9%上升为1983年的11.7%。1983年年中以后,英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开始松动,采取减税、增加公共开支等手段刺激经济增长。1988年通货膨胀又开始抬头,英国政府不得不又采取紧缩的政策。英国1982—1989年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有,并且增长速度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仅次于日本,通货膨胀率从连续多年的两位数降到了较低的水平,财政也出现了20多年来未曾有过的盈余。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表为1984—1990年我国财政收支情况。

年份/年

总收入/亿元

总支出/亿元

收支差额/亿元

增长速度/%

收入

总收入

国内收入

总支出

1984

1501.86

1546.40

-44.54

20.2

21.1

19.6

1985

1866.40

1844.78

21.62

24.3

25.2

19.3

1986

2260.26

2330.81

-70.55

7.9

5.8

12.4

1987

2368.90

2448.49

-79.59

4.8

3.6

5.0

1988

2628.02

2706.57

-78.55

10.9

10.0

10.5

1989

2947.87

3040.20

-92.33

12.2

12.6

12.3

1990

3312.55

3452.20

-139.65

12.4

11.8

13.6

——摘编自《中国财政年鉴(199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政府为振兴英国经济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4—1990年我国财政收支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所以获得广泛深入的发展,就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应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导致的大萧条,掀起了广泛持续的国有化浪潮,建构起国家垄断资本这一资本主义稳固的经济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的私有化浪潮,国有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以美、英为主导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尊崇新自由主义的基本理论,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监管。2008年国际金融与经济危机的爆发,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终结,发达国家的政治重新迈入另一个大的循环周期:凯恩斯主义和大政府时代,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干预和监管的恢复和加强,直接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深化。

——摘编自刘儒《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

材料二   正如一些苏联学者指出的“这样全面的工业改革,不言而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经过几个州若干年试点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改革的结果使企业下放过了头,权力分散过了头,从而削弱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必要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计划管理,致使地区的“分散.主义”和“本位主义”泛滥。从改革方法来看,赫鲁晓夫往往凭个人的主观愿望,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推行改革。对此苏联学者布拉尔茨基发表的文章分析说,赫鲁晓夫的改革是不彻底的和低效益的。其原因是他用传统的行政方法、官僚主义方法搞改革,不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没有发动劳动人民为改革而斗争。

——摘编自陆南泉《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2)根据材料二,简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二战后西方国家与苏联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