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二战后的退伍老兵罗伯特,作为一名非洲裔的美国人,当时很难找到一份体面工作,直到《美国退伍军人权利法案》才让他时来运转。他通过政府资助,进入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就读,成功取得三个学位,并成为伊利诺伊大学的教授。这名退伍兵的经历说明美国(     
A.继续推行传统经济政策B.重视引导公民的自学教育
C.政府主导发展知识经济D.注意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
1947《蒙巴顿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
1956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所作的《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1960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
1951年至1964英国保守党执政,推进社会福利,并基本保持了企业国有化
1963马丁·路德·金发表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1985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开始进行经济改革
1995世界贸易组织诞生
1999巴拿马人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

——据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整理


结合上述表格材料任意提取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阐释思路清晰,语言准确)
2022-09-27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洋政府时期税制总体仍保持半殖民地化、征税主体分散化、税捐类型多样化的税收特征,主要表现:一是继晚清将海关税的征管权、保管权、提取权置于洋人之手后,文将盐税的诸多权利让渡给了洋员系统。同时中央税权限于一隅,税收不#国用。二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互争税权,各种苛捐杂税驳杂混乱。从民国元年至十五年,关税收入共达91307万元,但其中仅民国六年至十五年就支出偿付外债52790万元,再加上一些地方截留关税,实际中央收入仅京师税务监督署所收税款。

——摘编自王宏顺《民国时期税收探析》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相继进入了“滞胀”时期。面对这种情形,新经济自由主义乘机而起。这些学派强调市场机制作用,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纷纷进行了税制改革,发达国家经济普遍回升,赤字大幅度缩减,有些国家还出现了盈余。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的经济又进入低迷阶段。

——摘编自李齐云,杨连鹏《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所得税制改革概况与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北洋政府税制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的税收改革。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北洋政府与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税制改革中得出的认识。
4 . 20世纪60、70年代,社会主义世界和资本主义世界都在调整政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情况(年平均%)

1961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2年①
社会总产值6.57.46.34.23.3
国民收入6.57.85.74.32.6
工业总产值8.68.57.44.42.8
农业总产值2.23.92.51.74.0

——摘编自房宁《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经济改革》

材料二   197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些经济部门国有成分的比重


*表中百分比是按【英】《经济学家》所列图表折算的。

——据【英】《经济学家》杂志19781230日—197915日一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发展的变化,并简要评价其改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有和私有经济成分呈现的特点。
2022-08-30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所示为1944年7月发表的一幅漫画。图中左侧是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右侧是美国财政部官员摩根索,在各国代表的关注下,两人正准备将代表黄金的“战前金砖”改造成“和平金融基础”台子上放着的“含金塑料”(代表美元)。这一作品反映了(     
   
A.英美经济霸权的巩固B.美国对欧洲经济援助
C.联合国经济功能增强D.国际金融秩序的重构
6 . 1955年日本出台《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其目的是经济自立和实现失业人员全部就业,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并规定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目标为5%。材料表明,战后日本(     
A.全面借鉴苏联的现代化道路B.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实现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崛起D.形成外向型国家发展战略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西德已经超过战前德国的生产水平,而到1958年,它更是成为西欧头号工业国。法国、意大利和其他西欧国家也经历了“经济奇迹”。从1948年到1974年全球衰退开始的二十五年间,西欧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间断增长。西欧人享受着繁荣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欧洲人后来把这段时期称为“白银的50年代”和“黄金的60年代”;法国人也有所谓“光辉的三十年”的说法。英国经济受老工业部门和丧失海外市场的拖累,因而落在其他国家后面,但它的增长速度也快过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年代。

材料二   当持续的经济增长导致劳动力短缺时,西德和其他国家就开始引进外国劳工加入本国的劳动大军。战后欧洲殖民帝国纷纷瓦解,亚洲、非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前欧洲殖民地的移民也大批涌入。客籍工人和移民成百万地涌进欧洲,后来导致了新的社会冲突和社会不满,在经济状况欠佳时尤其如此。大型移民社群越来越多,导致新的、经常具有种族因素的社会摩擦,考验着种族和文化上日益多元化的欧洲社会的适应性和宽容度。

材料三   西欧在经济上扩张的同时,它在一个整合程度更高的经济体系中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有过无数关于欧洲联合的提议。二战后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也强化了一个理念,即西欧的未来在于一体化。有一些欧洲领导人曾经强烈呼吁建立一个“欧洲合众国”。1949年来自10个国家的国会的代表在斯特拉斯堡建立了一个欧洲理事会,希望它成为联合起来的欧洲的立法机构。尽管欧洲理事会的成员国数目逐年增加,并继续支持欧洲联合的思想,但它从来没有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繁荣的原因,并简要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走向联合的历史背景。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比战前的1913年几乎增长5倍,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从1932年到1940年,工人的数量增加了数百万,但是用于住房的总投资却在1929年之后有所下降。在1928年到1940年之间,工人的实际收入也下降了43%,甚至还出现了严格的法律限制工人的迁徙自由。随着快速工业化的进程,农业集体化也以同样的速度开展起来。集体化就是一个要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的体系。斯大林的计划遭到了农民的强烈反对,他们采取囤积粮食和杀掉牲口等方式加以抵制。年间粮食平均年产量还赶不上1913年的水平。

——摘编自杰克逊·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材料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就已出现物质基础,至20世纪初国家垄断资本初具形态,在一战后的欧洲,特别是德国,它得到较大的发展,逐渐向体系化过渡。国家垄断资本体系的最终形成确立是二战后完成的。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特点和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系形成的主要条件。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4年,美国在新罕布什尔的布雷顿森林召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确立了新的世界货币体系。此后,美元像1914年前的英镑一样,被接受为黄金的等价物。在20世纪60年代,西欧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了全部进口的四分之一和全部出口的五分之一,它的出口曾一度与美日两国的出口总计不相上下。新的贸易状况产生了货币上的问题,美国在海外的花费要比它在海外赚取的多,海外持有的美元超过了美国的黄金储备。美国经济地位的这种变化削弱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1965年,法国将其持有的数亿计的美元兑换为黄金,私人投资者也都抛售美元,美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急剧下降。1971年,尼克松总统单方面宣布停止黄金兑换,美元贬值。1973年又发生了第二次美元贬值。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规划的全球货币体系就此告终。尽管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但西德马克和日元也在美元之外占据了关键货币的地位。

——据[美]R.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美元国际地位的变化并作出合理解释。
10 .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有一段关于赤字的名言:“每月两亿美元赤字,将再把美国推向萧条深渊;3亿美元赤字将使萧条维持在现有水平;4亿美元赤字将带来复兴”。据此可知,该经济学家意在强调,美国应
A.发挥重商主义的优势B.展拓对外贸易空间
C.扩大干预经济的力度D.严控货币发行总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