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奠定了产业革命基础的欧洲农业革命,只是由于引进了中国的思想和发明才得以实现。分行耕种、强化除草、现代条播机、铁犁、将犁起的土翻转的犁壁,以及有效的挽具,全都是从中国引进的。至于播种方法,在中国人的条播思想引起欧洲人注意之前,欧洲每年大约要浪费一半的谷种。的确,直到两个世纪之前,与中国相比,西方在农业方面是如此落后,以至于与中国这个发达世界相比,西方就是个不发达世界。

——R.K.G.坦普尔《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

材料二   科学救国思潮的发展阶段历经萌芽、形成、发展演变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是萌芽阶段,林则徐的“师敌之长技以制敌”以及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是其先声。第二阶段,甲午战争到中国科学社的成立及《科学》杂志的创刊是形成阶段。20世纪初,康有为明确提出了科学救国的主张,标志着科学救国思想的产生。第三阶段,1915年到1949年是科学救国思潮的发展演变阶段。20世纪30年代的科学化运动是科学救国思潮发展的勃兴阶段,1937年后受抗战建国影响,特别是1945年后科学救国开始转入科学建国。

——摘编自朱华《三十年来中国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研究述评》

材料三   自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之后,一些科学家和研究人员都感觉到会有一轮新的技术革命呼之欲出。有专家就曾经预言,到了2025年,全球经济将进入生物经济的时代;还有新一代互联网产业,或者称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物联网、云计算等都属于这种新产业。另外,一些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产业也获得了高速增长,全球向低碳经济转移也成为大趋势。

——《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国准备好了吗?》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在农业技术上影响欧洲的主要表现。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阶段的科学救国思潮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第三阶段的科学救国思潮与第一阶段相比有哪些发展?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认识。
2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爆发前,美国科技界就开始搜集并登记科技人员资料,为备战时动员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1940年6月法国投降后,罗斯福总统随即下令成立国防科研委员会,组织军事科技工作。1941年6月,美国又建立政府科学研究与开发办公室,并将其作为中央机构全面强化战时科技领导工作。联邦研究与开发经费在1940年为7000万美元,1945年高达15.9亿美元。战时科研规模庞大,成就同样巨大,如原子弹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等,体现出美国战前长期奠定的科技、教育和工业基础的强大实力。美国政府科技投资对象发生转移,工业界和大学的科技机构获得大量科研资金。欧洲法西斯横行和战火纷飞,把爱因斯坦等众多顶级科学家“送”给美国。大战结束后,美国又积极收罗纳粹德国科学家,如导弹专家冯·布劳恩等。财穷力竭的英国被迫以原子弹研制技术,雷达技术和青霉素技术等交换美国的军援。

——摘编自吴必康《二战与美国科技“黄金时代”》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期间美国科技领域发生的重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期间美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2023-09-3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9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3 . 杰里米里大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写道(概括):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学校成了企业的一个缩影。单一校舍逐步让位于大型集中的学校,测验是标准化的,要根据时间和效率来评估,学生被告知交换信息是要被惩罚的欺骗行为。只有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出现时,这种教育模式才能被改变。据此推断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表现为(     
A.集中型、合作化B.集中型、标准化
C.分散型、合作化D.分散型、标准化
2023-07-2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业劳动生产率,1946年至1970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大约4倍。同时,海陆空立体交叉交通运输网络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产业部门,信息技术产业已被人们从第三产业中独立出来,作为第四产业。科技革命造成的新的技术水平,使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很少能单独全面开发新产品,因此必须进行产品零部件开发的国际合作。

——摘编自王春明《科技革命的历史轨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1953年,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即提出技术革命思想,主张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并推广到国防建设中,以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巩固人民政权的双重目的。他们重视工农业领域的生产技术变革,也强调理论科学研究,同时反对用行政力量强制干预学派争论,保证科学技术按照自身的规律去发展。1956年,《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制定,在计算机、自动化、无线电和核技术等领域提出57项重大课题。同时在企业和农村,群众性的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活动广泛开展。

——摘编自刘则渊《论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政策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科技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