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萧衍为了“孤幼有归,华发不匮”,于普通二年(521年),在都城建康(今南京)创办了“孤独园”,这被视为中国“养老院”的肇始。“孤独园”之名,来源于佛教的“给孤独园”,取自慈善家“给孤独”善行善举的故事。“养老院”制度在唐代逐渐推广,武则天时开设了主收贫、病、孤、疾者的“悲田养病院”。宋代把“养老院”制度进一步发扬光大。各地建立的“福田院”“居养院”“养济院”,都是官方的具有慈善性质的养老院,收留民间孤贫老人,同时,民间养老院也普遍兴起,如苏轼在杭州任职时,就曾在城中筹集款项并自己资财若干创设“安乐坊”,以救济贫病之人,受助者中也不乏老人,

——摘编自孙津华《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及启示》

材料二   19世纪末,英国老年人口比例持续增长,老年人口的贫困问题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1906年上台执政的自由党,面对民众的强烈要求,同意出台法律以确保免费养老金保障制度的原则。1908年,自由党政府通过《1908年老年养老金法》,该法规定,70岁以上,年收入低于31英镑的老年人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每周5先令(0.6英铸)的养老金。免费养老金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1925年,英国政府张伯伦内阁颁布《寡妇、孤儿和老年人纳款性养老金法案》,该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的免费的公共养老金制度宣告结束,缴费型的养老金制度得以确立。19291937年,英国政府又数次放宽养老金受益的对象,逐步确立了缴纳和领取权责一致的原则,逐渐奠定了英国战后全民养老保险的基础。

——摘编自赵立新《英国养老保障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建立“养老院”制度的背景,并分析唐宋时期发展和完善“养老院”制度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上半叶英国养老保障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022-07-1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经济学界与伦理学界一直存在这一论题,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孙中山给我们以重要启示。他认为只有进行政治革命,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才能够保证人民参与经济的平等权利,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孙中山强调实行“平均地权”能够有效地防止贫富悬殊的扩大,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使民生得到较好的改善。孙中山认为当时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是患贫穷,不是患不均,主张振兴实业、实现国家的现代工业化以此来获得经济快速发展。1924年,孙中山指出在私人资本制度的存在下是无法实现分配公平的,“节制资本”可以预防资本的垄断,实现分配正义。孙中山强调公平不能以牺牲效率为代价,认为维护社会公平也是提高经济效率的方法之一。孙中山借鉴这一方面西方的成功经验,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两者兼得的关键。

——摘编自汪荣有《孙中山经济伦理忠想探析》等

材料二   平等与效率之间的权衡是当代“福利国家”面临的最重要课题。1945年,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后。在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遵循“最低原则”“普遍原则”和“责任原则”着手建立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1948年宣布建成世界上首个“福利国家”。政府给公民的津贴与补助,名目越来越多,几乎包括了“从摇蓝至坟墓”所需的所有福利项目。1960年,英国社保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到1983年,达到13.1%。但以“福利国家”模式为核心的社会治理体系难以为继。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保守党政府开始调整自己的角色,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向“基本安全网”方向转化,不再承诺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负责解决少数人的特殊困难。撒切尔政府把减轻税收作为重振英国经济战略中的一项重要政策。政府还将一些国营企业私有化,积极鼓励私人开办新企业。在这些措施下,社会成员在收入与财产上的差距拉大了,但经济显著增长。

——摘编自易梦红、佟家栋《平等与效率间的再权街》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关于公平与效率的主要主张,并予以简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公平与效率的权衡方面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公平与效率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