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20世纪20年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柯立芝繁荣经济大危机胡佛自由放任
20世纪30年代开展计划经济建设罗斯福新政
20世纪40年代斯大林模式凯恩斯主义盛行
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建立福利国家
20世纪60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继续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纷纷建立混合型经济
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减少福利政策
根据表格内容,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根据材料提炼出恰当的论题,观点明确,阐述合理,史论结合。)
2023-07-2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代表观点反贫困措施
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基督教人文主义者认为虽然穷人的存在可以使富人有机会通过施舍来抵消罪过,但这也使穷人因此而骄矜并易于堕落世俗政权组织救济,如英国于1601年颁布了《济贫法》;驱逐和禁闭
资本主义兴起初期以来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贫困是自然、合理的社会现象。曼德维尔认为如果穷人多劳动、少消费就能使国家富强。 “穷人在促进国家繁荣的过程中无可替代”政府实施被动且条件苛刻的社会救济制度,改变穷人的懒惰习性;努力开拓新的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能力和提高消费水平
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认为贫困根源于私有制,雇佣劳动制度的存在和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必然导致工人的“极端贫困”变革社会制度,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一切阶级差别;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战”结束以来阿玛蒂亚·森等学者认为贫困不仅仅是收入低下,还是对基本可行能力的剥夺。贫困是权利不平等造成的政府实行积极的社会政策,包括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等

——摘编自宁亚芳《从道德化贫困到能力贫困:论西方贫困观的演变与发展》等


从上述表格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逻辑关联的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信息准确,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