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1968年,沙特阿拉伯、利比亚等国发起成立了“阿拉伯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通过相互支持,统一行动,逐步赢得了同西方石油公司协商决定原油标价和石油税率的权利,提高了自己的石油收入。“阿拉伯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立和行动(     
A.加速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B.根源于阿拉伯国家利益一致性
C.标志着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D.冲击了传统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2023-11-10更新 | 454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4.7%;19601975年,非洲工农业生产总值大约增长了1倍。部分石油生产国的经济发展变化较为显著,尼日利亚政府用石油收入兴建了炼油、钢铁等工业以及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国家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科特迪瓦没有有利的资源条件,只能生产传统的经济作物如咖啡、油棕等,但由于政策正确,措施得当,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2%,科特迪瓦也因此一度被誉为“西非经济的橱窗”。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非洲经济转入停滞和低潮时期,这一时期被称为“失去发展的10年”,非洲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下降到1.4%。20世纪80年代,非洲饥饿人口达1.5亿,每年约有500万儿童饿死。据世界银行统计,1970年非洲外债总额为132亿美元,1980年增至1269亿美元,1990年又增至2720亿美元,相当于非洲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90%。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拉美大多数国家开始出现生产停滞、通货膨胀等现象,在社会经济、政治等各种矛盾的激化下,军人政府相继上台,但是工业化、现代化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例如,长期忽略农村中的土地改革,造成农业生产严重滞后于工业发展;分配不均导致贫富分化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发育畸形。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又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拉美各国债务严重失控,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爆发。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发达国家的工业制成品价格却不断攀升,国际贸易的“剪刀差”给发展中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经济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非洲经济困难的表现。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当今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因素。
2023-07-24更新 | 109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3·广东·高考真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西哥和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单位:1990年国际元)

1820年1930年
墨西哥7591618
美国12576213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材料二   19世纪20年代墨西哥独立后,社会经济结构与殖民地时期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向国际市场出口农矿产品,消费的工业品则依赖进口。采取的自由贸易政策适应了这种发展方式。所有这些都与内战之前美国南方地区非常相似。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发生后,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暴跌,墨西哥外汇收入骤减,无法进口工业品,只能在本土生产。为发展工业,出台了贸易保护政策,大规模工业化在此独特背景下开始了。

——摘编自刘新成、刘北成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三   墨西哥的贸易保护本来是为了应对大萧条而采取的应急措施,后因世界大战造成的世界市场混乱得以延续。二战后贸易保护成为有意追求的长期政策目标,不仅是因为它确实带来了巨大的工业化成就,更因为保护状态下发展起来的工业不愿面对外国产品的竞争。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是墨西哥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但到80年代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保护主义带来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

——摘编自[美]加里·杰里菲等编《制造奇迹》

(1)指出材料一中墨西哥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于美国的变化,并结合材料二解释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贸易保护对墨西哥工业化的影响。
2023-07-17更新 | 2794次组卷 | 16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辽宁专用)
4 . 据非洲发展银行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公路交通运输承担了非洲80%的客货运输任务。但是,非洲各国公路路面摊铺状况差别较大,且公路路网密度很低;同时,港口配置差、容量小、未完全和陆路交通连接形成运输网络。这一状况(       
A.反映了非洲公路交通的发达B.造成了非洲的社会动荡
C.表明了非洲一体化陷入停滞D.制约了非洲的经济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文化帝国主义愈演愈烈,艺术、影视和时尚所表达的西方价值观无所不在,以至于新兴民族国家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依然是国家身份的保持。该学者旨在说明(     
A.捍卫文化主权的重要性B.保持传统文化的完整性
C.警惕西方价值的虚伪性D.重视文化交流的开放性
2023-05-28更新 | 404次组卷 | 1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对外贸易是新加坡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外资企业在新加坡投资设厂,进口原料、半成品,利用当地劳动力,进行加工和装配,然后再出口到各国。1990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为627亿新元,而对外贸易总额为2030亿新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外资企业的进出口额。这说明(     
A.新兴国家崛起挑战国际经济旧秩序
B.世界贸易组织提升贸易国际化水平
C.新加坡利用外国资本进行产业升级
D.经济全球化推动新兴民族国家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1980~2000年部分非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出口占各自总出口比重表。据下表可知,这一时期非洲经济(     
组织名称                 时间1980年1990年2000年
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5.7%6.3%4.8%
中非共同体1.4%1.4%0.9%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9.6%8.0%9.6%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0.4%3.1%11.9%
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0.3%2.9%2.2%
A.对区域组织外的贸易依赖明显B.一体化水平持续提升
C.始终处于世界经济的边缘地位D.区域发展极度不平衡
2022-10-27更新 | 3799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辽宁历史高考真题
8 . 1973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就巴拿马从美国收回巴拿马运河区主权问题召开会议。会上第三世界国家对巴拿马的要求一致表示支持,没有一个国家的代表为美国的立场辩护,但美国行使了否决权。后经不断斗争,巴拿马最终于1999年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巴拿马成功收回运河区主权的原因有(     
A.美国身陷越战国力严重衰退B.第三世界对美国霸权的冲击
C.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全力支持D.巴拿马运河地位作用的下降
2022-09-16更新 | 51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2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由解构走向重构的转折点。二战不仅摧毁了阻碍现代文明发展的极瑞反动势力一法西斯,而且重创了早期资本主义体系的支柱一英法等殖民帝国。与资本主义体系中心转移和结构重组相同步,原来的殖民体系随之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在二战后蓬勃兴起,持续推进的民族独立浪潮与遍及全球的现代化浪潮相呼应,改画了世界政治地图,构建了全球现代文明。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使得世界政治面貌发生了极大的改观。亚非拉国家绝大多数是多民族国家,存在多种宗教信仰,且很复杂。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国家在独立后民族关系变得紧张,这种情况在南亚、西亚和非洲都很突出。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中叶,世界人口实际增长中,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超过了90%。剩余的劳动力不得不流入城市,最终汇聚在城市边缘地带,形成大片的贫民窟。在那里,蚊蝇成群,疾病蔓延,吸毒盛行,这样的地带成为社会的毒瘤。大多数群众十分贫穷,同时,他们之间还存在巨大的地区差异。一些特权阶层和家族巧取豪夺,夺占了大量的社会经济资源,如菲律宾马科斯家族和印尼的苏哈托家族等都是典型的例子。这些家庭的财富富可敌国,而广大劳动人民的温饱问题却仍未得到解决。

——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10 . 二战后,拉美国家受美国影响,普遍加入泛美体系,与美国形成结盟关系:进入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与美国贸易纠纷不断,进而扩大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这一变化说明拉美国家(     
A.开启了区域一体化潮流B.摒弃了冷战思维
C.追求外交与经贸的自主D.摆脱了美国控制
2022-07-09更新 | 545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2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