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拉丁美洲是现代化的“实验室”。在第三世界中,拉美国家是最早开始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国家,阿根廷是重要代表之一。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材料   阿根廷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时间

主要大事件

1816年7月

“拉普拉塔联合省”正式宣布独立。

1853年5月

制订了以美国宪法为蓝本的宪法, 成立了新的联邦共和国。

1862年10月

米特雷当选为联邦总统, 先后平息了两次叛乱, 结束了独立后的长期动乱和分裂的局面。

19世纪70年代

阿根廷现代化进程启动, 经济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 带来“这种增长的关键因素就是农牧产品的出口”。

19世纪90年代

小麦、玉米、蓖麻等农作物的出口迅速发展, 初级产品出口部门
的发展还推动了早期工业的发展, 特别是食品加工工业。

20世纪30年代

进入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

1946-1955年

先后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 国家基本掌握了钢铁、石油、公共交
通等关键部门。

20世纪

70年代到90年代

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剧, 政府以私有化、美元化、贸易自由化等为基本内容进行全面经济改革。通过了《国家改革法》。

——摘编自钱乘旦、韩琦《世界现代化历程·拉美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根廷现代化进程启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根廷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并指出阻碍阿根廷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期以来拉美各国形成了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的所谓外向型经济模式。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导致发达工业国对拉美出口产品需求骤减,拉美经济陷入萧条。一些拉美国家开始在政策上重视民族经济。1949年,担任过政府财政部副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的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提出了“中心—外围”理论。该理论认为世界经济体系由中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外围(发展中国家)构成,中心国家在国家交换中通过不平等、不公正的贸易条件,剥削生产初级产品的外围国家。外围国家的根本出路在于实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这一理论为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摘编自李新《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心—外围”体系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   二战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思想起始于1955年的万隆会议。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提出,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发展中国家要采取联合行动抵制不平等的国际贸易。1964年联合国第一届贸易与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发表《联合宣言》,谴责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控制,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由此组成七十七国集团。为了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斗争,许多亚非拉原料出口国还联合建立国际经济组织。1960年中东产油国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并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石油作为武器与以色列及支持国展开斗争,使西方经济陷入混乱。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心—外围”理论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三世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举措并分析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92月和19608月,西方石油公司先后两次降低中东和其他地区的石油标价,使产油国蒙受极大损失。对此,19609月,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在巴格达开会,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914日宣布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目的在于“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确定旨在单独地和集体地维护成员国利益的最有效的手段”。随后,阿尔及利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厄瓜多尔、加蓬、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突尼斯和印度尼西亚也加入了石油输出国组织。196510月,拉美产油国成立了拉美国家石油互助协会。19681月,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利比亚三国又创建“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阿尔及利亚、阿联酋、埃及、巴林、卡塔尔、突尼斯、叙利亚和伊拉克也参加了该组织。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60年代亚非拉主要石油生产国进行石油斗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60年代亚非拉主要石油生产国进行石油斗争的意义。
2022-01-24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由解构走向重构的转折点。二战不仅摧毁了阻碍现代文明发展的极瑞反动势力一法西斯,而且重创了早期资本主义体系的支柱一英法等殖民帝国。与资本主义体系中心转移和结构重组相同步,原来的殖民体系随之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在二战后蓬勃兴起,持续推进的民族独立浪潮与遍及全球的现代化浪潮相呼应,改画了世界政治地图,构建了全球现代文明。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使得世界政治面貌发生了极大的改观。亚非拉国家绝大多数是多民族国家,存在多种宗教信仰,且很复杂。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国家在独立后民族关系变得紧张,这种情况在南亚、西亚和非洲都很突出。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中叶,世界人口实际增长中,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超过了90%。剩余的劳动力不得不流入城市,最终汇聚在城市边缘地带,形成大片的贫民窟。在那里,蚊蝇成群,疾病蔓延,吸毒盛行,这样的地带成为社会的毒瘤。大多数群众十分贫穷,同时,他们之间还存在巨大的地区差异。一些特权阶层和家族巧取豪夺,夺占了大量的社会经济资源,如菲律宾马科斯家族和印尼的苏哈托家族等都是典型的例子。这些家庭的财富富可敌国,而广大劳动人民的温饱问题却仍未得到解决。

——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什么欧洲在19世纪后期的大扩张应被称为新帝国主义呢?……因为帝国主义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罗马人就是帝国主义的。它们征服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和近东,并统治那些地区达数世纪之久。……这种19世纪后期的欧洲扩张就它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欧洲的生气勃勃的经济开始以各种方式包围和改变殖民地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如我们已知道的那样,工业化的欧洲需要为它的剩余资本和制造品获得原料来源和市场。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二战后,世界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殖民主义转向新殖民主义。列强在放弃直接政治统治的过程中,软硬兼施,通过扶植亲西方的“温和派”上台、参与独立国家宪法起草、订立各种条约协议等方式间接控制新生国家,极力架空这些国家的主权……二战后新兴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投资乏力,西方国家竭尽全力编织一张遏制发展中国家资金链的大网,将其围困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近代以来,西方殖民者以传教士为先锋,企图改造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人民的宗教信仰,从文化价值层面进行深度渗透。殖民者秉持“白人优越感”,心怀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论”,竭力在各殖民地推广西方语言,进行西化教育,西方逐渐在不发达国家培养出一代代蔑视本土文明、缺乏文化自信、心仪资本主义文明的“新精英阶层”。可以预料,随着时间推移,新殖民主义还将披上其他外衣。只要资本主义不灭亡,新殖民主义就有生存土壤,新殖民主义就不会消亡。

——摘编自毕健康《新殖民主义之“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后期欧洲出现“新帝国主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帝国主义”与“新殖民主义”侵略扩张手段的共通之处,并谈谈如何应对“新殖民主义”。
2024-05-2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