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亚洲的民族解放与发展

材料一   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国民大会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1905年,印度国民大会党领袖提拉克提出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与英国殖民者进行坚决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1908年,孟买10多万工人为抗议英国殖民当局对提拉克的迫害举行了政治总罢工。

1896-1897年,菲律宾人民为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进行民族独立战争,1899-1902年,又开展抗美卫国战争。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以及打碎封建大庄园、平均分配土地等口号。在此期间,华侨投身革命,与菲律宾人民并肩作战。菲律宾革命者也支持中国革命,赠款10万元给孙中山作为革命活动经费,并派革命志士到中国参加反清起义的准备。

20世纪初,中国革命家章太炎在《民报》上转载印度报刊中印度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文章,支持印度人民的革命斗争。章太炎联合印度、缅甸、菲律宾、朝鲜等国的革命者,成立“亚洲和亲会”。“亚洲和亲会”章程规定:“在亚洲各国中,如有一国爆发革命,其它会员国应竭尽全力给予直接或间接的帮助。”

材料二

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新加坡1965年独立后,政府制定“出口主导型”的工业化战略;1979 年,实行工业技术升级,建立高技术、高工艺、高附加值、有出口竞争能力的新兴工业企业。
韩国1964年,提出“出口第一主义”“贸易立国”等口号,引进外资和技术,利用本国廉价劳动力开办工厂。20 世纪80年代,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
马来西亚20世纪60年代,中央政府用政策刺激经济发展;70年代,实施新经济政策,从对采矿和农业的依赖转向制造业,创造条件吸引外资,并以出口贸易推动经济增长
沙特阿拉伯20世纪60年代,政府通过立法和国有化措施,推进石油经济民族主义;80年代,石油权益实现国有化。国家利用对外合资经营、重视科研教育及鼓励私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综合进步,最终发展为“喷气机加计算机”的石油富国。
(1)归纳材料一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对20世纪60至80年代亚洲新兴民族国家经济发展原因做出解释。(要求:请选择其经济发展原因的三个角度,进行论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15更新 | 740次组卷 | 13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印度支那之争

“印度支那”一词源于音译文“Indochine”,表示位于印度与中国之间并受两国文化影响的区域,包括越老柬三国及缅甸、泰国、新加坡、槟城、马六甲等地,被近代欧洲人方便记忆式命名。

16世纪初葡荷英法等国,相继到达缅甸等地,组织公司,要求通商。18世纪晚期英国企图诱迫缅甸签订不平等条约但始终没有得逞,随即占领了槟榔屿、马六甲。19世纪早期占领新加坡,19世纪中后期通过三次英缅战争最终抢占缅甸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独立省。

英法七年战争后,法国在此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863年抢占柬埔寨为保护国,中法战争后得到越南,逼迫泰国于1893年承认老挝为法国的保护国,取得了和英国人在西线相当的成果。至此,法国在中南半岛的殖民地,越南、老挝、柬埔寨被合称为“法属印度支那”。

19世纪中后期日本将“支那”由中性词变为贬义,不只简单为了侮辱中国,政治上也带有将本部从危机四伏的海岛搬至中央之国的不可明示的追求。国民政府推动使用“中南半岛”一词来指代这一地区。但随后印度支那战争——1946年至1954年越老柬的抗法战争和1961年至1973年的越南战争——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以及国际地理学、地质学领域对“印度支那”、“印支”命名的应用,使“印度支那”的称呼仍广泛使用。



1815-1914年欧洲在东南亚的殖民情况示意图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印度支那”形成的历程及其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2022-08-16更新 | 29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世界格局

材料一   丘吉尔1942年发表声明,他不会“成为旨在主持清算英帝国的首相”。1944年,丘吉尔再次宣布:“甚至在遥远的将来,也不容许殖民地人民取得自治。”战后,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制定了一项战略,其核心在于建立一个由美国主导控制的“重大区域”。这一战略的基本目标是恢复战前的资本主义秩序,不过要对其作出必要的改进,以使其更为可行,并确保欧洲殖民地向美国开放。英国外交家安东尼·艾登在回忆录中说道:“(罗斯福)希望,那些之前的殖民地,一旦脱离其宗主国的控制就会在经济和政治上依附美国,他并不担心其他大国会填充这一角色。”斯大林的对外政策基于两个主要战略原则:使共产国际服从于苏联的国家利益,充分利用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以确保苏联取得庞大的势力范围。这就意味着要接受西欧资本主义的现状,在东欧建立苏联模式的社会,避免在第三世界出现对抗。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下)》

材料二   在战争期间和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明确表示,不愿意支持英国和法国维持殖民帝国。苏联也在原则上反对殖民帝国。二战后英国继任的首相艾德礼意识到,给予殖民地独立,比不得不面对大规模暴动更好,随着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太阳终于在大英帝国落下。英国和法国将政府、文化和语言的重要传统留在非洲、亚洲和中东。在许多殖民地,受过教育的活跃团体随时准备着争取独立,在实现独立后,他们也准备好成为新国家的领导人。但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和苏联为在这些年轻的国家扩展自身影响力而激烈竞争。到了1980年,联合国的154个成员中有一半以上是1956年以后加入的。

——(美)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下)》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战后初期英、美、苏三国各自的战略目标及其制定的依据。
(2)阅读材料二,充分提取信息,结合所学,说明战后初期殖民地国家获得的发展与面临的阻碍。
2022-01-20更新 | 27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