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文化学术秉承战国之余续,活跃在诸侯国境内的文士也大多来自齐鲁及荆楚地区。当时分散各地的诸侯国王,如吴王刘濞、淮南王刘安、梁孝王刘武、河间献王刘德,皆秉承战国养士之风。汉初藩国文化尚有地域差异,相对而言,南方淮南一带长于辞赋,而北方河间一带则重在经术。汉武帝中后期,原本游说于诸侯王国的文士会聚长安。当时的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以史学见称,王褒、扬雄等人因辞赋受宠,董仲舒、公孙弘等人则以经术而显贵,他们共同造就了关中文化的辉煌。

——摘编自宋展云《汉末文化中心的迁移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材料二   自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以来,世界文化格局已经完成了两次历史性大调整。第一次调整是世界文化中心从东方转向欧洲。进入17、18世纪,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释放出巨大效能,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格局开始向欧洲倾斜。到1900年,“全球1/5的土地和1/10的居民已归于欧洲列强的各个帝国的版图”,“欧洲文明笼罩全球”。第二次调整是从欧洲转向美国。进入20世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洗劫”,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发展尽显疲态。而二战后的美国凭借“工业产出占世界的近1/2,贸易出口占世界的1/3,黄金储备占世界的2/3”的实力,最终取代欧洲成为国际体系的霸权国家和世界文化中心。进入21世纪,国际力量对比再次发生变化,世界文化格局也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变化,进入了第三个大调整时期,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呈现上升态势。

——摘编自颜旭《百年大变局:世界文化格局的解构与重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学术文化变迁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文化格局前两次调整的显著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面对世界文化格局迎来百年巨变所应采取的态度。
2024-03-11更新 | 138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 . [科技革命的两面性]

材料钱学森将20世纪80年代正在兴起的以信息科技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界定为“第五次产业革命”,并提出“要预见到第六次产业革命”。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地推动着社会发展。总之,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发展,孕育出新的产业。新--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但是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和制约,它也会给人类带来惨痛的灾难和损失,成为人类文明的巨大障碍。

——摘编自唐素琴、魏旭丹、赵宇《新科技革命对法律的挑战及应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3 . 2022 年4月,第 131届广交会在线上举办,丹东市组织 30家企业“登云”参展,相继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进行了“屏对屏”商洽。这客观上说明(     
A.电商日益受到国民青睐B.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改变
C.互联网取代了传统商务D.现代科技促进信息交流
2022-10-27更新 | 2846次组卷 | 2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