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共和制是君主制的对称,是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府体制或国家形式。下列法律文件,确认了共和原则的有
①英国《权利法案》
②美国1787年宪法
③法国1875年宪法
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 1875年法国制宪会议讨论宪法草案时各派争执不休,共和派议员瓦隆提出一项修正案:“为了选举共和国总统,有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一个国民议会,选举以绝对多数进行,总统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该修正案以353:352票通过,以迂回的方式肯定了共和制度。这反映了法国
A.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
B.各派别间有斗争有合作
C.共和派内部的团结合作
D.共和制度最终巩固
2016-11-27更新 | 495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西省孝义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3 . 下列对1789年大革命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前法国政体不断变换的比喻中,你觉得比较恰当的是
A.一言堂B.暴风雪C.走马灯D.两党制
4 . 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政体有所不同: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国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制,美国则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国政体的确立都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历程
B.美国政体最优,法国次之,英国的政体最差
C.三国政体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各国的国情不同
D.在三国政体确立过程中,都颁布了重要的法律文献
5 . 宪法通过后,共和派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1877年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亲共和的内阁辞职,并解散众议院。共和派在重选中获胜,麦克马洪遭到彻底失败后承认:“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该事件
A.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B.君主派由此退出历史舞台
C.确立了总统制的共和制D.维护了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6 . 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属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B.法国的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而德皇是世袭的
C.法国总统和德国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D.都顺应历史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7 . 1877年5月16日,法国君主派总统麦克马洪在参议院同意下将众议院解散。在新众议院的竞选中,参加投票的选民高达80%以上,共和派取得绝对优势。后来麦克马洪被迫辞职,共和派领袖当选为总统。材料说明(   
①法国君主派不甘心失败   ②法国共和派取得真正主导地位
③法国民众支持共和制度   ④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④D.①②③④
8 . 有学者曾这样评论颁布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某国宪法:这部宪法“含糊不清,残缺不全。承认‘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却没有明确规定政治体制,而且这部宪法还可以同样适合于君主制”。这反映了当时该国
A.政治派别复杂且各具实力
B.启蒙思想不够充分
C.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完成
D.容克贵族势力强大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护国政体的确立,共和制已名存实亡。共和制试验失败的原因在于,这种政权形式如同无国会国王专制一样,都违背了“国王在议会中”的历史传统,二者恰好相对,分别代表着两种极端,在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行不通……妥协换来暂时的政治稳定……然而,建立在妥协基础上的复辟解决是不可能根除冲突的,因为它回避了冲突的根源——国家主权所属问题……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法国在共和制确立前的政权演变过程如下:法兰西王国(843~1792)(包括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王朝复辟1830——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法兰西第二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940)。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近代国家政体的确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出现反复较量的原因是什么?较量过程所围绕的根本性问题是什么?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为什么比前两个共和国“长寿”?
(3)英法两国的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充满着曲折性、长期性和反复性,但民主最终取代了专制。你从中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10 . “法国大革命掀翻暴君御座,一个令他们翘首盼望的民主共和国已经来临。但刀光剑影、鲜血喷洒、社会动荡、草菅人命的现状使他们深感惊悚”,上述材料反映了法国共和制长期不能确立的原因是( )
A.共和国期间,政局难以稳定B.共和制造成了自由和民主的沦丧
C.君主制更能维护政局的稳定D.法国的共和制缺乏经济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