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法国近代的民主历程

材料一   1789年《人权宣言》通过后,制宪议会就“国王的否决权”问题展开激烈争论。以下为8月27日一9月11日的主要观点节录:穆尼埃:为了保证行政权力不受立法权力的任何侵犯,应规定议员们的决议成为法律之前,必须经过国王批准。西耶斯:任何否决权,不论是绝对否决权还是暂时否决权,在我看来将变成一种专制制度,一种为反对全体国民而发出的密札。罗伯斯庇尔:法律是公意的表现。谁要认为一个人可以反对法律,谁就确信个人的意志高于全体的意志。那么,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民什么也不是,个人就是一切。米拉波:危险并不是来自国王,而是来自于议员们。而借助国王将能拥有一种牵制他们的手段。国王是人民反对僭权的议员们的天然盟友。拉法耶特:借鉴美国的模式,美国宪法赋予总统暂停执行某项法令的否决权,可以给国王暂时的否决权。在9月11日的表决中,议会通过了国王否决权的有效期为两届议会的决定。

材料二   1875年宪法的内容反映了共和派与君主派相互斗争和各种政治力量的平衡。以下为其内容节选: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共和国总统得每项命令须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各部部长,关于政府的一般政策对两院负连带责任。


(1)制宪议会就“国王的否决权”有哪几种观点?归纳其理由。
(2)依据材料二,概括1875年宪法对总统权力的制约。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谈谈你的认识。
2 . 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是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式。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即为归纳。下表归纳正确的是(     
选项具体事物、现象一般性认识
A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斗资批修中共光辉历程
B《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875年宪法近代民主制度确立与发展
C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D《唐璜》《悲惨世界》《等待戈多》浪漫主义
A.AB.BC.CD.D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君臣朝参制度,亦称“朝会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决策议事制度之一。《周礼·秋官·朝士》记录了天子的“三朝”之制,即进行朝参的地点有三个,但对“三朝”的具体位置、朝参的内容和时间以及朝参的官员范围等均无详细说明。汉初,汉高祖一度将秦代繁缛的朝参“仪法”全部废除,出现了“群臣饮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的现象。不久,高祖开始按儒生制定的“仪法”接受百官朝贺。《汉书·宣帝纪》记载:“(宣帝)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东汉、魏晋南北朝和隋朝时期,朝贺礼仪和“五日一听事”之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和补充。根据唐代文献资料可知,唐代君臣朝参制度大体分为外朝听政、朔望朝参和常朝等三种不同形式,并不断发展变化。

——摘编自杨希义《唐代君臣朝参制度初探》

材料二   130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因同教皇卜尼法八世发生冲突,首次召开三级会议,参加会议的三个等级分别是僧侣、贵族和第三等级(市民代表),这标志着法国历史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三级会议开始只是等级代表会议,不是立法机关,它的职能是听取国王的决定;三级会议也不是常设机构,是应国王要求召开的,由国王决定开会的时间、地点、代表人数和选举方式。国王吸收三个等级的人士加入到国家决策里来,使国王决策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后来,三级会议在某些时刻也起到了限制王权的作用,比如太子查理在135711月到13582月就被迫同意以下条件:定期召开三级会议并听取治国意见;会议每年召开2-3次;征税必须得到三级会议的同意;三级会议有权任命国王的顾问;等等。

——摘编自吕俊《三级会议与法国封建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周代至唐代朝参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周代至唐代朝参制度和中世纪后期法国等级君主制的共同影响,并指出二者的内在差异。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摘编自《人权宣言》

材料二   革命中的法国群众经常性地处在一种怀疑一切、打到一切的感情冲动之中……使政治斗争演变为被感情而非理智所左右,形成一种各派之间无休止争斗的所谓内战式政治风波。……更为重要的是,民众的这股巨大政治感情并没有随着革命的结束而销声匿迹……从大革命结束后到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共和制度,法国仍旧在不停地上演着革命、暴动、政变、起义等血腥的悲剧。

——摘编自陈晓律等《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人权宣言》的核心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法国革命的何种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这里说的是: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足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三   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问题:
(1)材料一中“民主”和“民”以及材料二中的“任何人”分别是指什么?
(2)说明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有哪些类型;并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
6 . 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一一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
材料三: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一一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
(4)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