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在距今约4600-4000年的中国龙山文化时代,文化上的“逐鹿中原”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据此可知,龙山时代的中原地区(     
A.文明程度领先于周边地区B.存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
C.中央集权的城市国家形成D.铁制工具广泛应用于生产
2024-02-0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图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其中“?”应填充(     
A.大型祭坛B.阶级对立C.井田制度D.青铜农具
2024-02-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如图为三星堆与二里头“撞脸”文物——陶。从结构上看,三星堆遗址与二里头遗址的陶都是“三条腿、手叉腰、顶半开”,顶部有一短小的管状流。从风格上看,两者都属于“瘦高”型,都是“长腿、束腰”,与一些地区流行的“矮胖”型陶明显不同。这主要反映(     

三星堆陶盉                       二里头陶盉
A.古代中国各地区存在着文化交流B.遗址处于新时期晚期至青铜时代
C.三星堆文化是古蜀文化典型代表D.大河流域文明具备相似性的特征
2024-01-1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说,在我国史前时期的各个文化区当中,中原有“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扮演了中华文明大熔炉的角色。该学者肯定了中原文化区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     
A.产生时间最早B.居于核心地位C.发展相对独立D.体系最为完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考古发现,在我国北至黑龙江流域,南抵珠江流域,东起东海之滨,西达青海高原的地域内,均有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此外,在迄今发现的多达七千余处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经正式发掘的也有四百处以上。这可以用于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     
A.呈现一体化趋势B.具有多元性特征C.依赖生产力发展D.体现兼容的特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据统计,中国大陆目前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城址共有150余处,分为八大区域,其中黄河中游17处,黄河下游24处,内蒙古中南部14处,内蒙古东南部至辽宁西部78处,青海高原4处,长江上游7处,长江中游9处,长江下游2处。这反映出(       
A.早期各文化之间交流频繁B.辽河流域文明程度高于中原
C.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特征D.当时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2023-06-26更新 | 514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有学者说:“在陶寺遗址中,我们发现了彩陶龙盘,其中‘龙’正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在陶寺也发现了大量的玉器,其中的玉琮被认为是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的元素。而常施彩绘的高领折肩尊、折腹尊、簋等陶器还有良渚文化的因素。”这反映出中华文明(     
A.早于世界其他文明B.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C.起源于夏商周时期D.出现了玉为代表的礼乐制度
2022-08-28更新 | 1668次组卷 | 30卷引用:四川省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8 . 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点包括(     
①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尤其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②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以中原为核心的方向发展;
③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神权色彩浓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7-07更新 | 933次组卷 | 30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通过观察图1到图2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我国境内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示意图

图1
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示意图

图2

A.旧石器时代文明发展程度较低B.新石器时代农耕经济极为发达
C.中华文明发展呈螺旋上升趋势D.中华文明起源呈多元一体趋势
2022-02-0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学者用“重瓣花朵”加以形容,他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以中原为核心的,其外围分布着众多文明。这一说法
A.是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象解读
B.旨在强调中原文明的优越性
C.开拓了早期国家政治形态研究的视野
D.主要基于原始部落分布格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