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主题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

材料一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材料二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存分布图》

材料三   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当时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它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主要栽培作物。大致同一时期,黄河下游出现了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课

材料四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与积石冢

良渚古城城墙分布范围示意图

——以上材料都出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课

材料五   生产工具的改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了私有制的产生,氏族内部则分为富裕贵族和贫困普通成员两个集团。父系氏族公社末期,由于氏族部落战争的频繁,氏族内部贫富分化日益加剧。随着氏族内部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以及部落战争的激烈,作为阶级统治和扩大战争的工具的国家应运而生。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主题二 早期国家

材料六   夫“周之同盟(会盟),异姓为后”,……然先同姓,次外戚,次功臣、故旧,星罗棋布,用作藩屏。而一族之势力,由此遍布寰区。一族之文化,由此广推于各地矣。……谓汉族统一中国,封建之制,实有功焉。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七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尚书•梓材》   

材料八   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在姬姓宗亲内,周王是大宗,诸侯是小宗。在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以此类推,层层区别。西周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课

材料九 相对于世界其他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各大文化区既相对稳定,又不是封闭的……中华文明之所以独具特色、丰富多彩、连绵不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在数千年间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都与中华文化的传统、中华文明的多源性有密切关联。

——苏秉琦《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概括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出现哪些变化?
(4)根据材料四,新石器时代后期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与积石冢和良渚古城城墙反映了什么现象?
(5)根据材料五,国家产生的两个重要前提条件是什么?
(6)根据材料六和所学知识,概括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有何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影响?
(7)根据材料七,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观念?有什么重要意义?
(8)根据材料八,概括指出宗法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对西周政治产生的影响。
*能力提升*
(9)根据材料六、材料七并结合夏商政治、经济、文化,概括早期国家的特征。
*历史纵横*
(10)根据材料九及所学,就中华文明的多源性与统一性谈谈自己的认识。
2023-08-01更新 | 328次组卷 | 1卷引用:01·纲要上第0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记》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其信仰具有狂热性,祭祀仪式铺张,不但宰杀大量牲畜还频繁采用人祭。商朝农业生产有很大发展,但还未成为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殷周之际,以农业立国的周族战胜殷人,建立西周王朝,为巩固政权,以周公为代表的统治者革新了殷人的天命观,提出“天命靡常”需“敬天保民”以“祈天永命”的思想。

——摘编自谭阳《西周“敬天保民”天命观念的表现及成因》

材料二   宗法分封改变了过去外服全部由土著首领担任领导的格局,打破了原有的氏族血缘壁垒,西周的诸侯国不再是单一的自然成长起来的血缘组织,而是由王族,姻亲,功臣所率领的氏族与被征服地区的土著氏族组成的新的族体。周王与诸侯之间固为臣属关系,国家通过这一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这也为按地区划分居民创造了前提条件。

——摘编自任世江《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单元整体分析

(1)据材料一,指出商周时期思想观念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西周国家治理措施的特征。
2023-11-2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中期以后,随着政治制度的烦琐化和王权的逐渐强化,几代周王对传统宗族政治有所突破,开始有意地破坏周初分封制下所确立的侯国与王室之间的宗法政治关系。周天子在对待封国方面不仅没有尽到庇护的责任,还肆意干涉封国内政,甚至动辄伐灭封国。血缘宗亲情感的淡化和宗法制度的衰弱在周王室那里开始显现。

——摘编自乔传宁《周秦时代政治变革与族群认同关系研究》

材料二:春秋时期,宗族关系普遍存在并构成了各国政权的基础。各宗族内部仍实行基于血缘等级关系的宗法制度,并延续了传统宗法关系的若干特点。大宗要“保族宜家”,有责任禁止族人间的财产兼并和维系族人的平等权益。在宗族内部,宗子对族人拥有人身支配权。宗子的继承会受到卿大夫个人意志或其他特殊因素的影响,造成立庶、立爱、立弟等情形的产生与发展,但嫡长子继承制仍为常制。到春秋中后期,随着宗族内部小宗私有财产的积累和经济独立性的增强,一些小宗力图摆脱宗法等级制度的桎梏,开始与其大宗对抗,并争夺权益,促使宗法体制走向瓦解。

——摘编自马卫东《春秋时期宗法制度的延续及其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中后期周王破坏宗法政治的表现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前期宗法制度延续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法制走向衰落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