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
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度的提高
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2019-01-30更新 | 2894次组卷 | 66卷引用: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历史试题
2 . “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A.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D.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2016-12-13更新 | 470次组卷 | 35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2019-06-13更新 | 279次组卷 | 21卷引用: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历史试题
4 .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的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2016-11-18更新 | 411次组卷 | 37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当时,文化部部署文化工作,要求人人能写会算、懂创作。而与之相应,多地出现了类似“每个县都要有鲁迅、郭沫若”的口号。这反映出
A.义务教育理念在实践中显现B.当时教育发展形势相当严峻
C.党急于改变教育现状的心态D.各校正常教育工作受到冲击
6 . 漫画常常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展示时事,下图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有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B.人民高涨的建设热情
C.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
D.社会制度变革的完成
7 . 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A.要实现合作化,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B.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C.要变革生产关系,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
D.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8 . 在这些一步登天的乌托邦梦想中间,一种实用主义情绪开始抬头,强调计划中的现实性和技术操作中的专业性。要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仅仅靠精神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明显。”此话中的“乌托邦梦想”指的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9 . 作于1958年的《采茶舞曲》有这样两句歌词:“多快好省来采茶,好换机器好换钢,好呀么好换钢”。这两句歌词从侧面表明当时
A.茶叶收入成为工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B.农业为工业化服务的客观事实
C.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10 . 粮食问题是全球广泛关注的话题,历史上各朝各国都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和粮食安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未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   我国粮食产量表:

材料三   ……在土地纲领上,应把重点移到雇农代表苏维埃,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把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单独组织贫苦农民代表苏维埃,把各大田庄(其面积约100俄亩至300俄亩,根据当地条件和其他条件由地方机关决定),由雇农代表进行监督,由公家出资经营。

——1917《土地法令》

材料四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
(3)材料三是俄国在某一时期颁布的一份土地法令,它对这一时期俄国革命有何意义?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颁布上述新政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