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 道试题
1 . 1958年6月21日,《人民报》发表了题为《力争高速度》的社论,对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总路线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指出,“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该社论体现的思想
A.贯彻了中其“八大”精神B.有助于克服党内的冒进意识
C.减缓了“共产风”的蔓延D.导致了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
2 . 下列对联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十载寒风浸岁月百春凋谢、一朝风雨洗家乡万木峥嵘”
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④“粮补机补肥补助农民幸福,医保社保低保保百姓平安”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
2020-05-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如图为新中国某一时期的宣传画,与该宣传画相关的是

A.一五计划B.三大改造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
2020-04-27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D.经济建设的速度忽视了客观规律
2021-08-2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据薄一波回忆说:“当时(1958年),甘肃的省委书记告诉我,有的干部执行这个口号很积极,看到过路的人走远了,还强拉他回来,说天晚了还不吃饭?反正不要钱,非要他吃不行”。这从侧面反映了
A.人民公社体制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B.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大
6 .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运动D.土地改革运动
2020-04-1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宋楼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7 . 1958年筹划第二个五年计划时,人们认为:重工业不应受到那么大的重视,而农业和轻工业应该得到较多的投资;改善农村情况,对于城市的长期发展是很必要的。这表明当时
A.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B.主动探索符合国情的建设道路
C.消除了“左”倾错误的影响D.吸取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
9 . 图中的宣传画反映了我国某一历史时期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这一时期是
A.“一五”计划建设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0 .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国语·晋语》有“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的记载,意思是说原来作为宗庙祭祀品用的牛,如今变成田亩耕作的畜力。……春秋时期后期,人们取名命字,往往将“牛”与“耕”相连,如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犁,字子牛。

——引自林炳文著《中国古代史》上册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中国古代的生产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2)据材料二的两幅图,指出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先后发生了哪两次重大的变革或调整?(要求写出时间和概念名称)

材料三 1979 年,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 的某些变革。……到 1983 年底,甚至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材料三中“生产责任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的实施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