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 道试题
2 . 历史上曾经先后有40多个国家,3000多个国内单位派人去河北徐水县“取经学习”。赫鲁晓夫派记者前去看个究竟。他听了记者的汇报后说:“中国的共产主义是喝大锅清水汤,苏联是土豆烧牛肉。”赫鲁晓夫评价的是中国
A.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集体化
3 . 《人民日报》社论《把总路线的红旗插遍全国》提出:“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就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与这一评论关系最密切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掀起“大跃进”运动
4 . 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5 . 1957年1月,陈云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要采取措施“防止经济建设规模超过国力的危险”。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A.“一五”计划后期经济建设出现冒进倾向
B.三大改造完成后开始着手编制“二五”计划
C.社会主义总路线抛弃了“综合平衡”方针
D.“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018-07-29更新 | 151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英华中学2022届高三11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6 . 1956年,中共八大在各地先行探索开放市场的基础上,作出建立自由市场的决策。然而到1958年国家却取消了商品经济、关闭了集贸市场。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央反思苏联社会主义模式B.经济结构实施重大调整
C.经济体制由市场向计划回归D.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
7 . 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
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8 . 90年代初,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期间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其中他特别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极大解放了生产力
B.在社会主义制度背景下也存在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工业化城市化的深入发展
D.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成使得我国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2020-03-1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期间,我党曾犯了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挫折与损失,带给人们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公斤”“皮棉亩产5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

材料二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


材料三   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

年份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国家财政总收入比上年
1966年2534亿元+17.3%(约)558.7亿元+24.4%(约)
1967年2104.5亿元-17%(约)419.4亿元-25%(约)
1968年2015.3亿元-4.2%(约)361.3亿元-13.9%(约)


(1)上述材料所示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危害。
(2)材料一、二涉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针对材料三所示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
10 . 下图是大跃进时期的一幅宣传画,它反映了
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C.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
D.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