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 道试题
1 . 下列书目中,最有可能成为1957~1966年中国畅销书的一组是
A.《毛泽东选集》《工人阶级的光辉形象——王铁人》《土法炼钢》《青春之歌》
B.《毛泽东选集》《过渡时期总路线学习问题解答》《农民识字课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毛主席语录》《批林批孔文章汇编》《“赤脚医生”手册》《革命样板戏故事:智取威虎山》
D.《邓小平文选》《政治经济学教材》《新概念英语》《射雕英雄传》
2 .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我为人民鼓与呼!”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C.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D.迅速实现工业化的需要
3 . 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019-05-27更新 | 118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汶上一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身全如界面

材料一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   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平二调”。……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材料一表明“大跃进”的核心是什么?反映了“大跃进”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有何特点及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曲折和失误的主要原因。
2019-06-03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铁人”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邓稼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他们的事迹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时期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6 . 下图为20世纪宣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身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它反映了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 .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国语·晋语》有“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的记载,意思是说原来作为宗庙祭祀品用的牛,如今变成田亩耕作的畜力。……春秋时期后期,人们取名命字,往往将“牛”与“耕”相连,如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犁,字子牛。

——引自林炳文著《中国古代史》上册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中国古代的生产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2)据材料二的两幅图,指出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先后发生了哪两次重大的变革或调整?(要求写出时间和概念名称)

材料三 1979 年,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 的某些变革。……到 1983 年底,甚至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材料三中“生产责任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的实施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8 . 据薄一波回忆说:“当时(1958年),甘肃的省委书记告诉我,有的干部执行这个口号很积极,看到过路的人走远了,还强拉他回来,说天晚了还不吃饭?反正不要钱,非要他吃不行”。这从侧面反映了
A.人民公社体制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B.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大
9 . 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其中的一个历史阶段,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严重背离状态,其原因是
A.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经营分散
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大发展
C.“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018-09-03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初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
10 .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其共同原因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