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 道试题
1 . 宣传画往往带有一定的导向性、鼓动性和激励性。对右侧宣传画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出现在“一五计划”进程中
B.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C.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建设热情
D.实现了赶超英国实力的愿望
2 . 观察下表,导致1957年到1962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灾害B.政策失误
C.生态破坏D.垦荒备战
2016-11-2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上海市八校高三3月阶段测试联考历史试卷
3 . 1958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对中国人民公社的未来几年做出估计:虽然会因遇到许多困难而“调整公社体制”,采取一些“可能会更实际、更符合地方条件”的措施,但中共“肯定会继坚持公社的方针,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结合人民公社的有关史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中情局对人民公社的预估不符合史实
B.三年困难后中共被迫放弃了人民公社体制
C.六十年代后公社内部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
D.1992年深化改革后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
4 . 造成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左”倾错误严重泛滥B.自然灾害匀速蔓延
C.经济建设缺乏经验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5 . 下图为某本书的目录(部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些数字是当时产量的如实记录
B.这本书出现在我国三大改造时期
C.这反映出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这表明人们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6 . 《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7 . 据《临川县志》记载:“出工一条龙,做事一窝蜂,不管干多少,都是记高分。”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个历史时期的农业生产情况?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文革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D.二十一世纪初期
8 .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高潮C.“大跃进”运动D.改革开放时期
9 . 大跃进期间,安徽省少数农民搞起了责任田:“定产到户,超额归己”。到1961年底,全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对此给予了极大支持,这反映了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安徽开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
C.农民自发纠正左倾错误D.中央领导人一致支持安徽实行责任田
10 . “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壳郎’。”这首歌谣体现了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