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回顾我国1950年至今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即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

分期状况
计划经济时期城市化起步阶段(19501957年)1957年城市化率达到15.39%
城市化剧烈波动阶段(19581965年)前期城市化率由1957年的15.4%上升到1960年的19.7%;后来城市化率下降到1965年的17.74%
城市化停滞倒退阶段(19661977年)城市化率从1966年的17.86%下降到197717.55%,基本上处于逆城市化状态
改革开放时期恢复阶段(19791984年)城市化率由1979年的19.99%上升到1984年的23.01%
小城镇高速发展阶段(19841994年)城市化率由1984年的23.01%提高到1994年的28.62%10年间提高了5.61个百分点
城市迅速发展阶段(1994年以来)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它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政府更大程度的重视,这时各级地方政府大力推动城市化,各地纷纷建立经济开发区和新城区

——摘编自许迎春《中西城市化发展的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一个或多个历史阶段提炼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980年中国五年计划(节选)

阶段年限主题
国民经济恢复1949—1952经济恢复
“一五”计划1953—1957工业化起步与社会主义改造
“二五”计划1958—196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国民经济调整1963—1965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五五”计划1976—1980建立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

——摘编自马远之《中国有一套——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

材料二

   

——摘编自陈晓东、邓斯月《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

综合上述材料,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个人生命口述史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经验,更在于每一个社会化的生命个体都是历史与社会、时间与空间的结点。以下是陕西佳县泥河沟村村民口述史的节选:

受访者:武继龙,1947年生,曾担任生产队队长

我十二三岁就开始过集体生活,16岁参加劳动算半个劳力,当时给5工分。

1962年,枣树大部分归集体所有。如果个人原先有枣树,那就留下两棵,剩下的归集体;如果原先没有,就将收归集体的枣树分两棵出来留给个人。这是为了让个人生活能有保障。

受访者:武买保,1955年出生,曾任村小学教师、村委会主任

1981年土地就承包给个人了,那是我们泥河沟重要的一年。在那之前都是集体经济,打的粮食按照人口还有工分分着吃。

2000年由乡政府推荐,通过佳县人民代表大会我当选为榆林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任期五年。那时我是村长,1998年7月12日在戏台上通过选举成为村委会主任,2001年8月卸任。

受访者:武小斌,1982年出生,2015年任村委会副主任

泥河沟主要的变化就是从2014年开始的,最大的变化就是人的变化,思想上转变挺快的。来的人多了,泥河沟接触到外面的人也多了。

——摘编自孙庆忠《村史留痕:陕西佳县泥河沟村口述史》

(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口述史的史料价值。

2021-01-12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公社运动的全面铺开和人民公社制度的不断完善,人民公社社员代表大会和公社管理委员会成为农村基层政权机关,加上生产集体化、经济计划化和教育标准化等,国家成功排挤掉了旧的民间权力执掌者,尤其是严重冲击了坚韧的“宗族权威”势力,在“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下,逐步收集分散于社会各个领域的非正式权力,最终建立起强有力的规范统一的权力体系,直至实现“社会的国家化”。改革开放之前,通过贯彻来自于中央、省、市、县的方针政策来管理和组织村社生活,成为乡镇政权首要和基本的任务。……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后,随着乡镇经济实力的增长和主体意识的觉醒,乡镇政权以更积极的态度来扩充自己的政策和制度空间,同时也以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国家和上级的命令。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基层政治权力不可避免地关心地方市场,基层政权组织在地方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摘编自郑自俭《近代以来中国乡村基层政权的三次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前期与50—70年代中央政府在乡村基层政权建设上的主要特点及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乡村基层政权作用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

“三五”1966-1970:三线建设备战备荒

“四五”1971-1975:严重失控调整战略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邓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两个五年计划,概括其特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评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