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道路:印记历史。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1期发表署名文章《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与经验启示》,以下是文章的部分段落(引用者说明:段落与段落间多有大幅删节,不再提示)。

一、“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1.“走俄国人的路”意味着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道路

“走什么路”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人一直探索与争论的问题。为回答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前仆后继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并作出选择,即“走俄国人的路”。

2.“走俄国人的路”意味着学习借鉴苏联的经验

二、“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

三、“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四、经验启示

1.坚持独立自主,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成功。

2.坚持守正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3.坚持文明根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相结合。

4.坚持胸怀天下,走自己的路是走世界文明大道。

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实践中,从“走俄国人的路”到“学会自己走路”,再到“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转变过程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守正创新、文明根基与胸怀天下,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结论与宝贵经验。

(1)有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走什么路的问题,除了材料中提到的“走俄国人的路”之外,还有“走日本人的路”“走美国人的路”等说法,也都有一定的道理,请将以下表格内的历史事件与大概属于走什么人的路建立起联系。
A.“走俄国人的路”   B.“走日本人的路”   
C.“走美国人的路”   D.“走自己的路”
小题号历史事件道路(代号,请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维新运动
辛亥革命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人民公社运动
浦东开发开放

(2)借鉴材料中“经验启示”,谈谈你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从“走别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演变的认识。
2024-04-11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6 中国近现代史(8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 . 1959年,毛泽东指出,“我们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和文化教育已经干了十年,但是建设对于我们来说是新的事,没有经验”,“经济建设是科学,要老老实实学习”,“我们的第一个先生是苏联,但是美国也是我们的先生”。毛泽东意在强调(     
A.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B.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
C.现代化建设走苏联美国的道路D.学习外国的经验改革经济体制
2023-12-01更新 | 246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5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变迁讲义(新教材新高考)
23-24高三上·重庆·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57年9月,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起草了关于整顿和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指示。指示提出:社对队实行“包工、包产、包财务”;大活集体干、小活分开干,取代“干活一窝蜂”等浪费劳动力的做法。从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四川、安徽、浙江等地农村出现了包产到户的生产经营方式。这反映出(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行B.“左”倾错误十分严重
C.党对集体农业生产关系的探索D.“一五”计划成果显著
2023-11-24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3大考点5个易错点)-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23-24高三上·河南·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我为祖国献石汕》中的“红旗飘飘映彩霞,英雄扬鞭催战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歌词曾被改为“三面红旗迎彩霞,铁人精神传天下,毛泽东思想指引着我们,自力更生建设国家”。这反映了(     
A.歌词创作必须与现实结合B.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石油自给
C.文艺创作与现实关系密切D.经济建设决定文化艺术创作
2023-02-01更新 | 203次组卷 | 4卷引用:选择题专练第31题新中国成立后-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按题号专项限时强化训练(全国卷·新教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三上·江苏镇江·期中
5 . 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着国家政权和国家制度的重构,明确农村地区的土地产权关系成为逐步理顺农村工作的前提。同时,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废除保甲制度、颁布《婚姻法》等治理举措,崩解了农村社会原有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旧政治权威。1950年,政务院颁布了《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村政府与乡政府并立为基层政权。

——摘编自丁云《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发展变迁》

材料二   1958年,《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按此决议,原有的几十甚至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均的合作社合并为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将一切生产资料上交给人民公社,统一分配。人民公社不仅要管生产、管政权,还要管社员生活,形成一种“政社合一”模式。直至土地承包到户之后,农民才开始从高度集体化的治理体制中脱嵌出来,家户重新成为独立的经营单位。农村社会重归分散,“政社合一”模式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经济基础,1983年,全新的乡镇基层政权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同时,伴随农村经济活力的充分调动,多元利益主体纷纷出现,村委会成为群众自治组织,也是整合农村社会的组织。

——摘编自祝传佳《新中国成立70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变迁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重构乡村秩序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演变。并结合所学,分析不同阶段的治理体制产生的主要背景。
2022-11-29更新 | 344次组卷 | 8卷引用:黄金卷03-【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将“工业自己,农业中国”作为对华基本经济政策,迫使中国成为它们的原料产地,中国农产品及农产制品大量销往国外市场,导致中国粮食大量出超和农村劳动力流失,饥荒问题屡屡发生。因此在进行农业雇佣经营、农业公司化、集团化经营之外,将“已耕之地依近世机器及科学改良”尤为关键。19世纪80年代,郑观应主张农事发展“必先通格致,精织造”“与洋人分利”;梁启超在《农学报》中强调“近师日本,以考其通变之所由”;袁世凯也呼吁农事应“专部以统之,学堂以教之”。1906年,清政府将商部改组为农工商部,并对农事事务实行分科办事、垂直管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和中华苏维埃政府分别组织了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和耕种合作社,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任耀飞《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转型研究》

材料二19491957年,中国农业产业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推动了全国土地改革。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农产品“统销统购”政策,以确保有限发展重工业所需的大量资金和资源。19581977年,农业发展中存在“左”倾思想,存在着严重的浮夸风,经过政策的不断调整和种植技术的创新,到1978年粮食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家庭承包经营制的推广,逐步破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制度障碍,较大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继续调整并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向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健全农业安全体系、加快农业科研等方面不断努力。

——摘编自陈红英戴孝悌《新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演变进程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农业转型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并综合材料谈谈对近现代中国农业发展的认识。
2022-06-27更新 | 680次组卷 | 7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2022·天津滨海新·一模
7 . 1959年,粮食和油料大幅度减产,蔬菜、肉类等副食品更加短缺,人民生活日用品生产下降,出现供应紧张。陈云同志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向毛泽东及政治局建议“先安排好市场(副食生产实行国营、集体、个人三条腿走路;拨原材料安排日用品的生产;精简职工队伍,压缩购买力等)再安排基建,安排好衣、食、住、用、行,稳定人民生活。”他还建议:“1959年的钢产量应降为1300万吨。”这些建议得到毛泽东的首肯。这表明
A.“左”的错误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B.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初步基础
C.从根本上解决高指标、浮夸风问题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益尝试
2022-05-23更新 | 772次组卷 | 4卷引用:第06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

8 . 材料   北戴河会议后,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在全国范围内严重泛滥开来。农业“大跃进”的主要特征,是严重的浮夸。许多离奇的农作物高产典型,是采用“并田”方法,将多块地理成熟或基本成熟的农作物移栽到一块地里假造出来的,但其产量的计算却精确到几两几钱,给人以十分真实的假象。农业生产上的瞎指挥也很盛行。全国大部分地区不切实际地强行推广了个别地方创造的深翻土地和密植秧苗的经验,在1958年夏种和秋种之时,普遍对耕地进行了深翻(深度一般在一到二尺,有些地区深达三尺以上,个别地方竟有深翻到一丈二尺的),每亩稻田秧苗密植到四五万之蔸之多,有的一亩麦下种几万斤。不但徒劳浪费了人力和种子,达不到增产的目的,而且还因大量生土被翻到表层和秧苗密不透风,而造成了农作物的减产。广为流行的以车子化、滚珠轴承化和绳索牵引机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工具改革,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摘编自郭德宏、王海光、韩钢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曲折探索1956-1966


仿照材料中对农业“大跃进”问题的分析,查找相关资料谈谈“大跃进”运动对国家其他领域的真实影响。
2022-03-2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史料阅读的读、析、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历史学家彼得·伯克在《图像证史》一书中指出∶图像是历史的遗留,同时也记录着历史,是解读历史的重要证据。从图像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过去的影像(表层信息),更能通过对这些影像的解读探索它们背后潜藏着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信息(深层信息)。不过,数量难以穷尽的图像虽然是惊人的宝藏,但也隐藏着难以察觉的"陷阱"。

119588月《人民日报》对全国各地竞相夸耀粮食产量的报道;图2是二十世纪30年代,苏联有关集体农庄的宣传海报。



图一 图二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2-01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解密08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21-22高三上·湖北武汉·开学考试
10 . 如图是我国1956-1966年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以及国民收入指数(以1952年为100)的变化。这一时期,我国
A.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B.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基本实现D.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
2021-09-10更新 | 26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2期)-专题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