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如图为1959年4月1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报道的头版(局部)。该版报道(     

A.体现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B.增进了中苏间的友好关系
C.隐含了左倾跃进思想倾向D.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回顾我国1950年至今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即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

分期状况
计划经济时期城市化起步阶段(19501957年)1957年城市化率达到15.39%
城市化剧烈波动阶段(19581965年)前期城市化率由1957年的15.4%上升到1960年的19.7%;后来城市化率下降到1965年的17.74%
城市化停滞倒退阶段(19661977年)城市化率从1966年的17.86%下降到197717.55%,基本上处于逆城市化状态
改革开放时期恢复阶段(19791984年)城市化率由1979年的19.99%上升到1984年的23.01%
小城镇高速发展阶段(19841994年)城市化率由1984年的23.01%提高到1994年的28.62%10年间提高了5.61个百分点
城市迅速发展阶段(1994年以来)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它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政府更大程度的重视,这时各级地方政府大力推动城市化,各地纷纷建立经济开发区和新城区

——摘编自许迎春《中西城市化发展的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一个或多个历史阶段提炼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2-23高三上·江苏镇江·期中
3 . 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着国家政权和国家制度的重构,明确农村地区的土地产权关系成为逐步理顺农村工作的前提。同时,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废除保甲制度、颁布《婚姻法》等治理举措,崩解了农村社会原有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旧政治权威。1950年,政务院颁布了《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村政府与乡政府并立为基层政权。

——摘编自丁云《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发展变迁》

材料二   1958年,《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按此决议,原有的几十甚至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均的合作社合并为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将一切生产资料上交给人民公社,统一分配。人民公社不仅要管生产、管政权,还要管社员生活,形成一种“政社合一”模式。直至土地承包到户之后,农民才开始从高度集体化的治理体制中脱嵌出来,家户重新成为独立的经营单位。农村社会重归分散,“政社合一”模式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经济基础,1983年,全新的乡镇基层政权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同时,伴随农村经济活力的充分调动,多元利益主体纷纷出现,村委会成为群众自治组织,也是整合农村社会的组织。

——摘编自祝传佳《新中国成立70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变迁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重构乡村秩序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演变。并结合所学,分析不同阶段的治理体制产生的主要背景。
2022-11-29更新 | 344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福州黎明中学2024届高三选择考冲刺(一)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天津南开·期中
4 . 观察如表,从总体上看,其揭示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时间调整主要内容
1950年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3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农业集体化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
1978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要不断适应生产力状况D.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022-11-20更新 | 800次组卷 | 12卷引用:历史(福建A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三上·安徽·期中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王钢、钱龙《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   安全战略》


根据“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的五个阶段变迁情况,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11-20更新 | 107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黎明中学2024届高三选择考冲刺(二)历史试题
6 .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农民拥有了土地,但平均一户耕地仅10几亩,耕畜0.47头,购买生产工具的资金为6.5元,简单再生产很难维持,购买工业品更是无从谈起。材料表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理性B.进行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刻不容缓D.进行土地改革具有紧迫性
2022-04-15更新 | 58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预测卷(福建专版)
7 . 下表为新中国1957—1961年从业人员统计表。据此可知
A.中国工业发展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B.中国人迫切要求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愿望
C.中国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持续下降
D.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
2019-02-17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漳浦一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58年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由于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
材料二     在圈地运动开始的最初时期,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英国统治阶级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
——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二战以后,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采取措施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
(1)依据材料一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的后果。     
(2)依据材料二、三,比较英、日两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同特点。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启示。
2016-12-12更新 | 3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福建福州八中高三上期第二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