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1959年,粮食和油料大幅度减产,蔬菜、肉类等副食品更加短缺,人民生活日用品生产下降,出现供应紧张。陈云同志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向毛泽东及政治局建议“先安排好市场(副食生产实行国营、集体、个人三条腿走路;拨原材料安排日用品的生产;精简职工队伍,压缩购买力等)再安排基建,安排好衣、食、住、用、行,稳定人民生活。”他还建议:“1959年的钢产量应降为1300万吨。”这些建议得到毛泽东的首肯。这表明
A.“左”的错误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B.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初步基础
C.从根本上解决高指标、浮夸风问题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益尝试
2022-05-23更新 | 796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2届普通高考模拟试卷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期间,美国出现了最后一波巨型工厂,当时这些工厂是专门生产军用物资的。为解决住房问题,以福特、通用汽车为代表的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提议建造一系列万套单元的“国防城”,并由此形成全新的永久定居点。二战结束后,罢工浪潮给工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改善和工会力量的发展,但对工厂主而言,大型工厂工业高度集中及群体欲求则蕴藏着危险。于是,他们开始拆分建立更小的工厂或者把大量企业迁往南部、西部的新兴市场。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苏联恢复了超大型生产设施和随之而来的工人城市的模式。像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这样的大型工厂得到了重建,主要是继续生产军事设备,同时恢复了民用产品生产。由于其具有维护民族自豪感和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双重功能,这种超级工厂模式很快传播到东欧和中国。

材料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和东欧一样,中国也成了工业传统的继承者。这种工业传统是从美国经由苏联传入中国的,侧重于特殊的任务和设备、高产量、等级化的管理和奖金。尽管如此,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探索新的生产组织方式,而不是满足于简单地把在资本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下发展起来的工厂移植到革命的中国。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建立大型工厂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美、苏、中三国大型工厂的不同点。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两条新中国探索“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基本史实。
2022-05-05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九次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3 . 历史漫画以诙谐幽默的手法再现历史。下图(20世纪50年代)反映的历史事件表明我国
A.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B.经济建设得到苏联全面援助
C.工业化目标的制定远离实际D.经济建设未取得任何成就
2021-10-05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15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4 . 如图是我国1956-1966年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以及国民收入指数(以1952年为100)的变化。这一时期,我国
A.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B.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基本实现D.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
2021-09-10更新 | 27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云南省保山市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试题
5 . 如图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3-1978年)GDP及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这
A.经济指标一直持续向好B.经济发展深受国内外形势影响
C.经济政策调整作用明显D.人民群众的经济建设热情高涨
2021-09-09更新 | 484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