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着国家政权和国家制度的重构,明确农村地区的土地产权关系成为逐步理顺农村工作的前提。同时,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废除保甲制度、颁布《婚姻法》等治理举措,崩解了农村社会原有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旧政治权威。1950年,政务院颁布了《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村政府与乡政府并立为基层政权。

——摘编自丁云《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发展变迁》

材料二   1958年,《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按此决议,原有的几十甚至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均的合作社合并为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将一切生产资料上交给人民公社,统一分配。人民公社不仅要管生产、管政权,还要管社员生活,形成一种“政社合一”模式。直至土地承包到户之后,农民才开始从高度集体化的治理体制中脱嵌出来,家户重新成为独立的经营单位。农村社会重归分散,“政社合一”模式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经济基础,1983年,全新的乡镇基层政权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同时,伴随农村经济活力的充分调动,多元利益主体纷纷出现,村委会成为群众自治组织,也是整合农村社会的组织。

——摘编自祝传佳《新中国成立70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变迁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重构乡村秩序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演变。并结合所学,分析不同阶段的治理体制产生的主要背景。
2022-11-29更新 | 348次组卷 | 8卷引用:浙江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选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时期主题词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1)“二五计划”期间的主题词是“大跃进”,但事实并没有“跃进”,而是出现了左图所示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请客观概括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六五”计划期间,我国是如何“走向改革开放”的?
(3)材料一中,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能够反映我们哪些认识上的进步?
材料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刘成分比例示意图

(4)依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2016-12-07更新 | 5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第一次高考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