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从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浙江、安徽、四川等地一度出现了包产到户等形式的试验。这期间,自由市场一度活跃,个体工商户有明显增长,其中还出现人们称之为“地下工场”的较大的个体户手工业和手工工场。这些变化(       
A.是推行“百花齐放”方针的结果B.响应了当时经济“八字”方针
C.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深入D.因反右派斗争而受到了冲击
2023-12-02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3大考点5个易错点)-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2 . 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着国家政权和国家制度的重构,明确农村地区的土地产权关系成为逐步理顺农村工作的前提。同时,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废除保甲制度、颁布《婚姻法》等治理举措,崩解了农村社会原有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旧政治权威。1950年,政务院颁布了《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村政府与乡政府并立为基层政权。

——摘编自丁云《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发展变迁》

材料二   1958年,《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按此决议,原有的几十甚至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均的合作社合并为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将一切生产资料上交给人民公社,统一分配。人民公社不仅要管生产、管政权,还要管社员生活,形成一种“政社合一”模式。直至土地承包到户之后,农民才开始从高度集体化的治理体制中脱嵌出来,家户重新成为独立的经营单位。农村社会重归分散,“政社合一”模式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经济基础,1983年,全新的乡镇基层政权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同时,伴随农村经济活力的充分调动,多元利益主体纷纷出现,村委会成为群众自治组织,也是整合农村社会的组织。

——摘编自祝传佳《新中国成立70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变迁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重构乡村秩序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演变。并结合所学,分析不同阶段的治理体制产生的主要背景。
2022-11-29更新 | 348次组卷 | 8卷引用:黄金卷03-【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3 . 下图漫画名为《快马加鞭》,漫画中已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957年"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接力棒交到"1958年"手上。"1958年"骑着骏马,一手接棒,一手快马加鞭向着"十五年赶上英国"的目标迈进。该漫画反映了
A.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热情B.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场景D.人们改变落后现状的迫切要求
2021-06-18更新 | 34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课时18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4 . 1957,在苏联对中国的投资显著减少的情况下,国务院提出“发展工业要大中小结合起来,大的中央搞,中的地方搞,小的由乡和合作社搞”。中央企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57年的39.7%下降到1958年的13.8%,同时,地方财政支出占全国支出的比重由1957年的29%骤然上升到1958年的55.7%。上述材料意味着
A.中国开始破除对斯大林和苏联经验的迷信
B.中苏矛盾加剧变相催生了大跃进的出台
C.中苏关系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D.中央政府简政放权鼓励地方推进工业化
2022-03-29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2练中国现代史综合训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专用)
5 . 1957年9月,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起草了关于整顿和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指示。指示提出:社对队实行“包工、包产、包财务”;大活集体干、小活分开干,取代“干活一窝蜂”等浪费劳动力的做法。从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四川、安徽、浙江等地农村出现了包产到户的生产经营方式。这反映出(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行B.“左”倾错误十分严重
C.党对集体农业生产关系的探索D.“一五”计划成果显著
2023-11-24更新 | 21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3大考点5个易错点)-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历史学家彼得·伯克在《图像证史》一书中指出∶图像是历史的遗留,同时也记录着历史,是解读历史的重要证据。从图像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过去的影像(表层信息),更能通过对这些影像的解读探索它们背后潜藏着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信息(深层信息)。不过,数量难以穷尽的图像虽然是惊人的宝藏,但也隐藏着难以察觉的"陷阱"。

119588月《人民日报》对全国各地竞相夸耀粮食产量的报道;图2是二十世纪30年代,苏联有关集体农庄的宣传海报。



图一 图二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2-01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解密08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30年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思想演进表

19491956工业化主导城镇化发展思想这个时期,我国效仿苏联的工业化道路,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前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党中央从经济建设的目标和条件出发,认为“社会主义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然要从属于社会主义工业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城市的发展速度必然要由社会主义工业发展的速度来决定”,大量重工业项目在城市中兴建,带动了一大批重工业城市的建设,形成了工业化主导城镇化发展思想。
19571977限制城镇化保障工业化发展思想在“二五”计划期间,大搞工业,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国家工业建设,盲目扩张的城市规划建设不仅在其后的国民经济调整中被停止,党中央甚至还提出在一段时期内不搞城市规划的主张。在1961年开始的国民经济调整中,党中央明确提出要调整农村劳动力、精减下放职工和设法压缩城市人口。60年代前期,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局势,大量企业内迁,沿海城市规划建设基本停滞,内地城市虽有发展,但其规划建设标准也严格控制在备战要求范围内。在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形成了限制城镇化保障工业化发展思想。

——据《新中国70年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思想演进:历程、主线及动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两个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思想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系及由此带来的启示。
2024-05-14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6 中国近现代史(8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8 . 如图为收藏家李三台收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票证中发行于1959年的“觉悟票”,它是奖励当时人们积极劳动的票证。这(     

A.破除了平均主义的供给制B.是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产物
C.实现了社会按劳分配原则D.体现了社会主义自我调节
2023-11-21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8 中国现代史:改革开放前 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9 . 如图是我国1956-1966年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以及国民收入指数(以1952年为100)的变化。这一时期,我国
A.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B.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基本实现D.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
2021-09-10更新 | 27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2期)-专题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0 . 下图是1959年金梅生年画《冬瓜上高楼》。该年画折射出
A.大跃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B.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状况
C.生物技术促使农业实现飞跃D.我国粮食产量有了显著提高
2021-04-25更新 | 25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人教版)-专项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