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材料   北戴河会议后,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在全国范围内严重泛滥开来。农业“大跃进”的主要特征,是严重的浮夸。许多离奇的农作物高产典型,是采用“并田”方法,将多块地理成熟或基本成熟的农作物移栽到一块地里假造出来的,但其产量的计算却精确到几两几钱,给人以十分真实的假象。农业生产上的瞎指挥也很盛行。全国大部分地区不切实际地强行推广了个别地方创造的深翻土地和密植秧苗的经验,在1958年夏种和秋种之时,普遍对耕地进行了深翻(深度一般在一到二尺,有些地区深达三尺以上,个别地方竟有深翻到一丈二尺的),每亩稻田秧苗密植到四五万之蔸之多,有的一亩麦下种几万斤。不但徒劳浪费了人力和种子,达不到增产的目的,而且还因大量生土被翻到表层和秧苗密不透风,而造成了农作物的减产。广为流行的以车子化、滚珠轴承化和绳索牵引机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工具改革,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摘编自郭德宏、王海光、韩钢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曲折探索1956-1966


仿照材料中对农业“大跃进”问题的分析,查找相关资料谈谈“大跃进”运动对国家其他领域的真实影响。
2022-03-2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史料阅读的读、析、解
2 . 道路:印记历史。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1期发表署名文章《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与经验启示》,以下是文章的部分段落(引用者说明:段落与段落间多有大幅删节,不再提示)。

一、“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1.“走俄国人的路”意味着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道路

“走什么路”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人一直探索与争论的问题。为回答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前仆后继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并作出选择,即“走俄国人的路”。

2.“走俄国人的路”意味着学习借鉴苏联的经验

二、“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

三、“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四、经验启示

1.坚持独立自主,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成功。

2.坚持守正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3.坚持文明根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相结合。

4.坚持胸怀天下,走自己的路是走世界文明大道。

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实践中,从“走俄国人的路”到“学会自己走路”,再到“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转变过程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守正创新、文明根基与胸怀天下,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结论与宝贵经验。

(1)有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走什么路的问题,除了材料中提到的“走俄国人的路”之外,还有“走日本人的路”“走美国人的路”等说法,也都有一定的道理,请将以下表格内的历史事件与大概属于走什么人的路建立起联系。
A.“走俄国人的路”   B.“走日本人的路”   
C.“走美国人的路”   D.“走自己的路”
小题号历史事件道路(代号,请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维新运动
辛亥革命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人民公社运动
浦东开发开放

(2)借鉴材料中“经验启示”,谈谈你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从“走别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演变的认识。
2024-04-11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6 中国近现代史(8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3 . 思考方向1:参加大炼钢铁的人力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6左右。小高炉、土高炉的数量也多得惊人。7月底,有3万多座。8月底,增至17万座。9月底,猛增至60多万座。10月底,达到了几百万座。不但工厂、公社,而且机关、学校和部门,到处建起了土高炉,办起了炼铁场。全民炼钢,原料极其缺乏。炼铁用的焦煤缺乏,就用普通煤炭。煤炭不够,就砍伐树木烧成木炭代替。高品位的矿石缺乏,就用低品位的矿石代替。没有矿石的地方,甚至把家庭做饭用得铁锅(因办起了公共食堂暂无用处)和其他铁器砸碎,当成了炼铁的原料。大中型钢铁企业也大搞群众运动,破除旧的规章制度,不顾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片面追求产量,盲目硬拼设备,导致了生产秩序混乱,引发了不少事故。

思考方向2:文化工作的“大跃进”,提出了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会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绘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的要求。有些地方还提出了每个县出一个鲁迅和郭沫若的荒唐口号。作家和艺术家们在“写中心”、“唱中心”和“画中心”的要求下,被迫制定自己的“跃进”计划,大放“创作卫星”,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大跃进”的标语口号式的,一味堆砌豪言壮语,严重脱离客观实际的假、大、空的作品,对“大跃进”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思考方向3:在教育界,开展了“插红旗”、“拔白旗”和红专辩论等活动,一些对“大跃进”的做法持怀疑批评态度的专家教授受到了批判,由于片面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过多地组织师生参加各种生产劳动,使课堂教学和基础理论的学习受到很大冲击。原由中央管理的一些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也被下放给地方管理,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在短时间内,各地办起了大量的红专大学、业余大学和工农大学,不但不能保证教学质量,还导致了极大的浪费。广泛开展的扫除文盲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更多的是浮夸,截止7月底,就有639个县市和黑龙江、吉林、浙江、甘肃等省宣布基本扫除了文盲。

此外,理论、科技、体育、卫生等各个方面,也都提出了各自的“跃进”计划,纷纷投入“大跃进”的浪潮。就连统计工作,也提出必须“为政治服务”的方针和实现“大跃进”的要求。使各项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损害。


图1

图2

——摘编自郭德宏、王海光、韩钢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曲折探索1956-1966

材料   在初期的人民公社,大多是几乡一社,平均规模为4797户,2万户以上的特大社,全国就有51个。公社既是政权组织,又是经济组织,工农商学兵,农林牧副渔,都集中到公社。实行单一的公社所有制,把原来的几十个贫富不同、条件各异的合作社合到一起,财产全部上交公社,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为了保证公有化程度,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收归集体所有,家庭副业、小商小贩以及集市贸易等也都被取消。供给制主要是指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图1)此外,还有些公社实行基本生活资料如吃饭、穿衣等不要钱的供给制,更有少数公社实行全供给制,即衣、食、住、行、生、老、病、学、育、婚、乐全由公社包干的办法。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所谓组织军事化,就是说公社的劳动组织应当像军队那样地有组织有纪律。人民公社的各级生产组织中,建立相应的民兵组织,按团、营、排、班编制,实现全民皆兵。(图2)所谓行动战斗化,就是像打仗一样,实行大兵团作战,搞打破社界、乡界、县界的大协作。所谓生活集体化,就是人民公社不仅是生产的组织者,也是生活的组织者。人民公社普遍兴办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纫组、理发室、公共浴室、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把农民引向集体化生活。

——摘编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设问环节:
(1)依据材料,概括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
(2)两幅图片展现的历史现象是否都能全面反映当时的现实情况?如果不能,请进行辨析说明。
2022-03-2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史料阅读的读、析、解
4 .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意义: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二)“一五”计划(1953--1957)
(1)优先发展_______________(发展生产力)   意义: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变革生产关系)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三)十年建设时期(1956—1966)
1中共八大(1956 北京)
分析正确,探索成功,但未坚持
21958年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
是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4国民经济的调整
农村纠“左”、八字方针
(四)文革时期(1966—1976)
根本原因:大搞___________________斗争,忽视经济建设
局部回升的原因:1971周恩来恢复调整
1975邓小平全面整顿
2022-06-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晨读晚背】2022年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默写记背(经济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