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的几次变化


材料二     新时期农村改革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978年底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契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搞大包干
1982年元旦中共中央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
任制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
2003年3月《农村土地承包法》施行,标志着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步入法制化的轨道
2006年元旦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全面取消
2013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扶持联户经营、
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
2014年7月为适应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
改革的意见》,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提出到
2015年底前,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群
2016年4月财政部、农业部印发《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
知》,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
业支持保护补贴,加强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2017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
的指导意见》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
见》
(1)据材料一,指出三张图对应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各自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新时期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农村土地政策的崭新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的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属于国家工业化战略1.0版本。这一版本总体上参照苏联工业化模式,由国家发动工业化,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国有企业为主体,辅之集体企业以及后来的农村社队企业,实行重工业优先战略,以追赶超越发达工业化国家(如英国)为目标,力图跨越式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国家工业化直接带动了全国资本存量高速增长,完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为中国工业化长远发展、经济起飞奠定了重要基础。

——摘编自胡鞍钢《中国工业化道路70年:从落后者到引领者》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的工业改革,尽管受到了西方经济发展范式的启发,但深入观察可以发现,中国的工业改革主要是从中国经济的域观特质出发,实事求是地实行了分域推进的“渐进改革”“梯度推进”“试点推广”的改革路径。中国工业沿着世界工业化的产业核心技术路线极速发展,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但也产生许多问题,甚至付出不小的代价。因此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工业现代化的根本方向。

——摘编自金碚《中国经济70年发展新观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探索和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指出中国工业化发展方向。
3 .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1953195419551956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723日)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53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4 . 养猪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建国以来,我国养猪政策屡有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某地宣传壁画


材料二   1960年北京市民每月每人凭票证计划供应猪肉2两,为缓解这种情况,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出“白地霉”,将其置于淘米水中进行繁殖,厨师加上淀粉、藕粉和色素着色,做出红白相间、红烧肉状的“人造肉”。……之后,政府发布《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指出养猪应该两条腿走路,公养和私养并举,公养猪应该以小队和食堂为主,社员户养猪也应该鼓励。

材料三   2018年4月以来,受非洲猪瘟疫情冲击等影响,今年猪肉供应相对偏紧,价格上涨较快。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印发,从促进生产、加快恢复、加强生猪产销监测、完善市场调控机制等6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要求,相关部门都出台了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2019年9月11日)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的“社”指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肥猪”壁画所反映的经济政策,并做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了解决猪肉供应紧张问题,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中针对猪肉涨价,中央政府采取的应对手段与六七十年代相比有何变化,理论依据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促进猪肉供应恢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0-07-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如图为1958年8月13日的《人民日报》(部分)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农村的什么运动有关?这一运动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什么变化?
(2)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的出现与当时哪两场运动有关?这两场运动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这一做法能“效果很好”?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做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020-06-0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可能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技术上和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和正常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材料二   有人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得很慢,他们不了解农业合作化,以后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他们把正确的跃进看成“冒进”。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中共八大提出了怎样的经济发展主张
(2)依据材料二内容,中共八大的经济方针有没有得到贯彻?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1957—1960年、1966—1971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信息归纳,我国在经济建设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7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础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叫做‘自力更生’,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       

——唐山、朱向东《毛泽东自力更生思想初探》

材料二   “……我们谈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讲了个‘大有希望’,不是‘中有希望’,更不是‘小有希望’……几亿劳动群众,工人农民,他们现在感觉得心里通畅,搞大跃进。……这一干起来,今年粮、棉差不多增产一倍……钢铁可翻一番……明年粮食总产量可能超过一万亿斤,钢铁明年可能超过两千万吨。总而言之,明年是基本赶上英国。十五年计划,两年基本完成。谁能料到?这就是群众的干劲的结果……”

——1958年9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对外开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科学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提出了一系列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与构想。

——张先亮《论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

材料四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节选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自力更生方针的背景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看,毛泽东是基于什么认识发动了“大跃进运动”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毛泽东的认识有何依据?这场运动为什么会酿成一场灾难?
(3)结合材料三、四分析邓小平是基于什么认识作出了对外开放决策的?
(4)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处理好哪两对关系?
2020-02-0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列两幅表格反映了不同时期我国的工农业生产状况。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回答。

表一:1957年工农业产品总量

品种1957年产量比1949年增加比历史最高年份增加

1.95亿吨

19%

30%

164万吨

26%

935%

535万吨

296%

580%

1.3亿吨

96%

210%

表二:1956~1966年工农业生产总量

品种

1956年

1965年

农业总产值

610亿元

590亿元

粮食

3.85亿吨

3.89亿吨

棉花

144.5万吨

209.8万吨

工业总产值

642亿元

1402亿元

447万吨

881万吨


(1)表一描述我国的经济结构有何变化了什么?简要分析其原因。
(2)表二描述我国经济结构有何变化了什么?简要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你对国家经济发展有何建议或者认识?
2020-01-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2019-04-1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

材料二   下图为1958年8月13日的《人民日报》(部分)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农村的什么运动有关?这一运动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什么变化?
(2)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是真实的吗?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当时哪两场运动有关?这两场运动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这一做法能“效果很好”?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做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