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22-23高一上·江苏徐州·期末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的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属于国家工业化战略1.0版本。这一版本总体上参照苏联工业化模式,由国家发动工业化,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国有企业为主体,辅之集体企业以及后来的农村社队企业,实行重工业优先战略,以追赶超越发达工业化国家(如英国)为目标,力图跨越式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国家工业化直接带动了全国资本存量高速增长,完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为中国工业化长远发展、经济起飞奠定了重要基础。

——摘编自胡鞍钢《中国工业化道路70年:从落后者到引领者》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的工业改革,尽管受到了西方经济发展范式的启发,但深入观察可以发现,中国的工业改革主要是从中国经济的域观特质出发,实事求是地实行了分域推进的“渐进改革”“梯度推进”“试点推广”的改革路径。中国工业沿着世界工业化的产业核心技术路线极速发展,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但也产生许多问题,甚至付出不小的代价。因此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工业现代化的根本方向。

——摘编自金碚《中国经济70年发展新观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探索和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指出中国工业化发展方向。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计划经济国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的背景下才开始工业化进程的,走了一条由国家计划推动、优先发展重工业、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过分追求高速度……片面强调自力更生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是克服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缺陷和不足,以信息化带动,力求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外开放和由政府导向的、市场推动型的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向琳等《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材料二   工业化的道路没有固定的模式。英国和德国走过的是两条不同的工业化道路。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它开创了通过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以市场机制自发推进工业发展的市场化内生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通过纺织业走向全面机械化、工业化的道路。德国则由其国情出发,走向了一条通过政府主导,以发展铁路业为中心来最终实现工业化的路径。两个国家殊途同归,表明了在工业化的问题上实际不必拘泥于某一具体程序,关键是要立足于自身的情况,寻找适宜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晨松《论欧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在“工业化道路”策略上的变化。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工业化的道路没有固定的模式”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2018-05-1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