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 1953
1957
195819621963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
年均增长率 4.5% 4.3% 11.1% 3.9% 4.0% 5.1% 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产品
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原煤 公斤 83.0 761.0 3498.0 4938.0 9.2 42.1 59.9
生铁 公斤 1.7* 84.4 244.5 165.9 49.6 143.8 97.6
公斤 0.9 95.3 376.3 255.2 105.8 418.1 283.6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三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1956
公有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分析材料三,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2022-07-01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中粮、棉、钢产量在1962年应达到的指标:(先后提出的三个方案)

方案粮产量棉产量钢产量
方案一(1955年夏)4600亿斤4300万石1100万吨
方案二(19561月)6400亿斤7000万石1500万吨
方案三(19568月)5000亿斤4800万石1050万一1200万吨

材料二

年份195319541955195619571958
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

——摘自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表

材料三   摘自1958年《人民日报》刊载的“大跃进”运动的相关图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方案二的提出反映了当时经济建设中存在什么倾向?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八大的历史贡献。
(2)材料二中1958年的数据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3)判断材料三的史料类型和价值。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反映的经济建设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2021-08-2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3 . 下面为1952—1958年我国科研成果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时间1952-1955年1956-1957年1958年8月1日至9月10日
数据科研项目100项科研项目400项科研成果3406项
A.新中国逐步迈入了“科技的春天”B.“一五”计划实施激发了科研热情
C.“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了科研腾飞D.“左”倾错误已经波及科研领域
4 . 读如图《1957-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万吨)》,造成图中数据出现明显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粮食产量棉花产量
195719505164.0
195820000196.9
195917000170.9
196014350106.3
19611475080.0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021-06-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半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规律提炼阅读下列材料,并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面主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历程】


材料二   【知识结构示意图——系统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知识】


材料三   【分析数据——解释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现象】



(1)根据材料一“年代尺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写出“千古巨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获得新生”的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三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①②的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四中图一、图二的数据变化,分别体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的什么政策的尝试?指出图三中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直接推动因素有哪些?
7 . 史料研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宋太祖诏令开封府:“令京城夜市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宋仁宗时朝廷下令允许民间向街开店。

材料二   北宋中期“坊市之名,多失标榜。”汴梁皇城东北角的潘楼酒店,“其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至天明,羊头、肚肺……野味、螃虐蛤蜊之类讫,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然后饮食上市。”

材料三   




          上海街景一《图画日报》                              上海建筑一《点石斋画报》


                              上海室内陈设一《上海百年》

材料四   1959年中国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年代195319541955195619571958
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


请回答问题:
(1)请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核心内容,并说明两则材料在研究宋代商品经济中有什么不同的用途。
(2)观察材料三中的图像资料,说明与古代城市相比,近代上海城市的新变化,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原因。
(3)有人指出材料四中“1958年的全国工业增长率的数据不可靠。”请你结合所学为该观点提供合理依据,并据此谈谈你对使用史料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