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下表为1956~1961年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这些反思与突破
时间反思与突破
1956年提出应在大力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基础上去发展重工业
1958年提出“两条腿走路”: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
1959年提出安排国民经济要以农、轻、重为序的思想
1961年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
A.优化了工业发展方针B.调整了国民经济比例
C.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D.解决了三年经济困难
2 . 1960年,黑龙江省基本建设投资达21.49亿元,1961年,基本建设仅投资7.32亿元,比1960年减少66.5%;1962年,又压缩到5.71亿元,比1961年减少22%。这一现象源于
A.“大跃进”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中共八大的推动D.国民经济的调整
3 . 1962年2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决定在组织上采取一项重大措施,即重新设立中央财经小组,着手落实七千人大会关于国民经济调整的要求。这一举措说明
A.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暴露B.“大跃进”运动方向得以扭转
C.中央对经济建设有了反思D.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成效
4 . 20世纪60年代,我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1961年到1965年,全国城镇人口减少2600万人,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下降到1964年的14.6%。这一现象表明
A.经济政策调整的推进B.全国人口总数锐减
C.我国生产力出现衰退D.中小城镇大量消失
6 . 如表是1960-1964年我国钢产量和增长率变化统计表。这新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年份1960年1961年1962年1963年1964年
钢产量(万吨)1351870667762964
增长率20.4%—35.6%—23.3%14.24%26.5%

A.工业结构的变动B.农业经济的波动
C.经济政策的调整D.中苏关系的恶化
7 . 1959年,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提出了‘多快好省’这个建设经济、文化的口号。可以快一点,但不可能很快,想很快是吹牛皮。”由此可推知,这段讲话
A.试图纠正国家建设忽视规律的偏向B.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C.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出D.否定了“大跃进”开展的必要性
8 . 20世纪中国曾出现两次工业向西部内陆地区迁移的现象,一次在30年代中后期,一次是60年代后。这两次
A.都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B.都伴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
C.都推动合理工业布局的形成D.完全由政府主导向西迁移
9 . 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对《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进行修订,其中重要修改,一是取消供给制;二是规定办不办公共食堂“完全由社员讨论决定”。这表明
A.中央着手调整分配制度B.人民公社体制得以废除
C.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成效D.农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动
10 . 在周恩来总理领导下,中央财经小组起草了一个文件,提出要“保一批,停一批”,凡是产品质量差、燃料消耗大的工厂,要“关、停、并、转”。到1962年10月,全国县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相当于1960年底的45%,多数地区保留下来的企业数量和职工人数相当于1957年的水平。这说明
A.我国出现最严重的经济困难B.纠正“左”的错误取得初步成效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跃进”运动的影响持续扩大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