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1960年冬,中共中央指示:农村生产队的产业永远归队所有或使用,永远不许“一平(平均主义)二调(无偿调拨)”。公共积累不能多,公共工程也一定不能过多。中共中央这一指示意在
A.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B.全面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纠正农村右倾
D.彻底废除农村人民公社体制
2 . 1958年——1960年我国农村经济大幅度下滑,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共中央(               
A.大跃进运动
B.“八字方针”进行调整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9-07-2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线型图,促使a到b段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B.农业科技取得了进展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八字方针”的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2019-06-21更新 | 6062次组卷 | 8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1961年冬季,湖南省将数百万亩冬闲田借给社员(大体每人可借三至五分)种植冬菜或冬种春收作物,收入全归社员。这一举措
A.进一步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B.表明当时己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改变了当时土地所有权的归属
D.有利于缓解农村中“左”的政策危害
6 . 邓子恢在《中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文中指出:“适合于目前农业生产特点的生产责任制,是鼓舞社会积极劳动,改进技术、提高劳动效率的良好制度。”邓小平在1962年6月下旬中央书记处讨论责任田问题时也表示了支持的意见,肯定了安徽实行责任田的办法。据此可知当时
A.试图纠正农村“左”倾错误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提高了人民公社化水平
7 . 下图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线型图,其中促使a到b段的重要政策原因是

A.《论十大关系》发表
B.中共八大的成功召开
C.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D.“八字方针”的调整
8 . 毛泽东著名的词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这首《卜算子·咏梅》写于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创作这首词时中国正处于
A.经济过渡时期
B.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2019-08-20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我国古代逐步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消失。但在1962年到1965年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也有了自留地,一些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农村中的“左”倾错误部分得到纠正
D.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2021-12-04更新 | 248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3届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
10 . 1960年,中央大刀阔斧地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降低重工业的生产指标。1962年,全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共减少44万个。与此同时,化肥、农用机械、农用电力等方面的生产能力则保留下来,并不断增长。这些措施
A.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要求
B.促进了国民经济各领域高速发展
C.贯彻了党和政府经济调整的方针
D.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