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下表是1958—1960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征购量和出口量。(单位:万吨)

根据下表所列状况可以推知我国粮食
A.出口量变化有利于买进西方工业设备
B.征购量变化有助推动工农业协调发展
C.出口量变化加剧了经济困难的程度
D.总产量变化促进了农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2 .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B.社会人口急剧膨胀
C.国家实行城镇化战略
D.国家调整了工业布局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夙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在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是什么?
(2)材料三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为纠正材料三在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央又采取了什么方针?取得了哪些成就?
4 . 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1960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根本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2019-05-30更新 | 1170次组卷 | 4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其中“调整”的主要含义是
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C.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
D.调整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实施“一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2019-08-14更新 | 194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1年云南省武定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7 . 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上述现象符合当时
A.人民公社体制被废除
B.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C.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
D.“左”倾错误的彻底纠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图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
A.经济政策的变化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
2019-01-30更新 | 1558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62年7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印发的《关于印发农村生产资金座谈会纪要的通知》中明确指示“信用社应当恢复1957年以前的管理体制,即信用社应当是一个独立核算的单位,资金独立,自负盈亏,公社不得挪用或者支配信用社的资金。”这一措施
A.使“大跃进”以来的错误得到有效纠正B.加速了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
C.有利于国家权力与农民利益的协调D.扩大了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
10 . 1961年3月,安徽省委决定实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田间管理责任制。到秋末,扩大到全省生产队总数的85.4%。这项政策
A.试图纠正农村“左”倾错误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提高了人民公社化的水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