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指示信中规定,“公社不能不问实际情况,任意提高产量指标”,“生产队对生产小队要实行包产、包工、包成本和超产奖励制度”,“除了粮食、棉花、油料等只许卖给国家收购机关以外,其他农副产品,在完成国家规定的交售任务以后,都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这些规定
A.保证国家工业化顺利启动B.迈出了国民经济调整的步伐
C.拉开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D.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2 . 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起源
2019-01-30更新 | 2112次组卷 | 52卷引用:重庆市万州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以下是1957年和1961年我国进口总额中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所占比例的变化示意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适应国家工业化进程
B.中苏关系已开始恶化
C.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
D.国家经济状况的影响
2018-07-0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61年,我国规定:对粮、棉、油等一类产品坚持统购统销的政策;对猪、牛、羊、鸡、蛋等二类产品,通过合同进行洽购,完成任务后可上市自由销售;对一、二类以外的农副产品,则允许上市出售,自由定价。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国民经济的统一管理
B.使农民拥有经营的自主权
C.缓解市场供应的紧张局面
D.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2018-06-2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綦江中学2017-2018下期高一期末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5 . 1958年末,全国职工总数达4532万人,比1957年未增加了2082万人。1960年下半年,按照中共中央一系列指示,各地迅速精简职工,1961—1962年我国共减少职工1887万人。这一措施
A.有利于调整国民经济比例
B.基本纠正了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C.导致了社会商品供应不足
D.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018-06-27更新 | 45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綦江中学2017-2018下期高一期末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1956—1966年中国经济发展对比表”(以1956年为基数)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表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分类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国家财政收入国民收入总额工业固定资产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棉花产量
1956年100%100%100%100%100%100%100%
1966年约200%194.4%近180%300%124%111%161.7%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已经走向成熟
B.周恩来、邓小平在经济领域进行有效调整和整顿
C.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曲折,但成就仍是主流
D.国际国内建设环境已经得到全面改善
7 .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某一时期连续十年间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对图中“C-D”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
A.“大跃进”运动促使农业产值提升B.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C.国企改革推动轻重工业比例协调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效
8 . 出现图中1961年工业国民收入趋势的政策因素是
A.中共中央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
B.合理调整工商业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方针
D.苏联撕毁与我国的合作协议
9 . 据统计,1961年7月1日到1962年6月30日.我国共进口粮食117亿斤。同期,征购粮食减少了158亿斤。上述做法旨在
A.满足工业化发展需要
B.纠正“大跃进”的弊端
C.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D.缓解国内的经济困难
10 . 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B.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
C.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D.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