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1960年,我国开展整风整社,逐步纠正农村普遍存在的“共产风”等错误,随后提出了“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方针,采取了清理和下放农村劳动力、精简城镇人口、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对农业实行财政倾斜等措施。据此可知,当时我国政府力图(     
A.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B.扭转农村经济困难的局面
C.开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 如图为1960年宣传画《抗灾力强更快地提高生产和生活水平》,画中一位姑娘扶着一捆谷物,身后小伙子在喷洒农药,远处是一座大型水利设施。由此可知
A.科学生产得到重视B.“左”倾错误抬头
C.国民经济迅速回升D.包产到户开始盛行
3 . 据统计.1965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达23亿2元,同1957年相比,增长59.9%.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9.9%.工业总产值增长98.1%。这表明
A.大跃进成效显著B.八字方针得到落实
C.工农业协调发展D.经济建设稳步推进
4 . 1955年国务院规定:“聚居人口不足10万的城镇,必须是重要的工矿基地……确有必要时方可设置市的建制”。1962年国务院规定:凡是人口10万以下的城市,即使是重要林区和矿区,都应撤销市的建制。这反映了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B.国家工业化战略被迫中断
C.国民经济处于调整阶段D.我国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
5 . 1961年中共中央发出:“商业四十条”明确指出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是我国现阶段商品流通的三条渠道,积极恢复已撤销或合并的供销社、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同时,有领导的开放农村集市贸易。这一规定
A.缓解了市场供应紧张状态B.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C.承认了市场经济的合法性D.取消了个体经营模式
6 . “粮、油和蔬菜、副食品等的极度缺乏,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这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斗争的严重后果,其沉痛的教训应该认真总结和记取。为克服这一因难局面,党和国家
A.实施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C.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D.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7 . 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二个五年计划。从1949年到1952年底和1963年至1965年这两个时期未纳入五年计划的共同原因是当时
A.国民经济需要恢复发展
B.国内局势出现动荡
C.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
D.国内政权需要巩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2019-06-21更新 | 6062次组卷 | 8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同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960年冬,中共中央指示:农村生产队的产业永远归队所有或使用,永远不许“一平(平均主义)二调(无偿调拨)”。公共积累不能多,公共工程也一定不能过多。不是死规定几年改变农村面貌,而是依据情况一步一步地改变农村面貌。中共中央这一指示意在
A.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B.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纠正农村右倾错误
D.否定农村人民公社体制
10 . 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
1953~19571958~19621963~1965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38.754.948
流入农业的资金(%)7.611.418.4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53.733.733.6

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结构现状
B.经济发展规律
C.国家经济政策
D.国际关系格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