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7 道试题
1 . 根据费玉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介绍,1960年,中共中央委员会指示将供应城市居民的人均粮食定量每月减少一公斤,同时指示在农村把有权作出决定的单位由公社向下转移到大队。上述材料可以反映出当时
A.中国人民生活困苦B.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C.中共中央放弃计划经济体制D.中共中央继续坚持“左”倾错误
2022-04-03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大跃进运动正在进行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起源
3 . 1959年7月,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工作中所面临的突出矛盾,是由于比例失调而引起各方面的紧张。”他所说的“比例失调”主要是指在国民经济中
A.工业成分所占的比例过高B.农业所占的比例过高
C.个体经济所占的比例过高D.商业所占的比例过高
4 . 从1964年开始,西南地区围绕建设常规兵器工业基地、船舶工业基地等目标,先后迁建、改扩建和新建了项目,形成了以国防工业、民用机械、冶金、化工工业为骨干,轻纺工业相应发展,门类较齐全的现代工业生产体系。这
A.体现了中东部地区的衰落B.打断了国民经济调整的节奏
C.有利于调整国家工业布局D.优化了农轻重产业投资比例
5 . 图1、图2分别为20世纪五十、六十年代新中国工业重点建设中心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陆大道《中国工业分布图集》


指出图1、图2新中国工业重点建设中心分布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6 . 1960年,全国粮食产量1435亿公斤,比1957年减少了26%以上。到1961年底,全国已经精简职工873万人,减少城镇人口1000万人,仅在1960年秋到1961年春,新增加农业劳动力2913万人。出现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倒退出现了逆城市化B.企业效益降低难以为继
C.国家调整政策以恢复经济D.国家发动上山下乡运动
2022-02-21更新 | 171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如图的两幅地图是新中国成立后,某两个历史时期工业化发展成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读图,概括两个历史时期新中国工业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原因作出合理解释。
8 . 1960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以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缩短重工业战线,节俭财政支出等。这一方针实施的主要背景是
A.经济困局的出现B.整风运动的开展
C.反右斗争的扩大D.中共八大的召开
9 . 下表是1961-1963年我国精简职工和压缩城镇人口统计表。这一做法
A.减轻了粮食供应压力B.充分利用了劳动力资源
C.推动了经济较快发展D.促进了农村政权的巩固
2022-01-2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列方针政策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按其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调整、巩固、充实、提高”②“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③“以阶级斗争为纲”④ 建设“四个现代化”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①③④D.④①②③
2022-01-2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