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下图为1953—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折线图。图中促使a到b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B.农业科技取得了进展
C.“八字方针”调整的推动D.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实施
2 . 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招T的浪潮,职工总数从上年度的3100万剧增至5194万。1961年,中央又作出大幅度精简职工的决策。随后两年,全国共减少城镇职工2546万人。这一变化(     
A.有利于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B.防止了“左倾”错误的发展
C.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D.加强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3 . 如图为中国钢产量变化形势图(单位:万吨)。下列对图中③段中国钢产量变化背景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苏联政府提供援助B.国民经济政策调整
C.西方先进技术引进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023-01-12更新 | 352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总任务。1962年初,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国民经济十年初步设想:一是“基本上解决我国人民的吃、穿、用的问题”,二是“基本上建成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经济体系”。这一变化(     
A.改变了大力发展工业的基本方针
B.促进了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C.开始提出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方针
D.明确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为1960年与1962年国家支付工资的职工人数与全国城镇人口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实行
D.“文化大革命”开展
2023-01-08更新 | 150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图为1960年与1962年国家支付工资的职工人数与全国城镇人口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
A.缘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引发“上山下乡”运动
C.体现“八字方针”成效初显D.反映城市经济遭到破坏
7 . 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B.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C.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D.“左”倾错误已经彻底被纠正
8 . 1960年,全国粮食产量1435亿公斤,比1957年减少了26%以上。到1961年底,全国已经精简职工873万人,减少城镇人口1000万人,仅在1960年秋到1961年春,新增加农业劳动力2913万人。出现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倒退出现了逆城市化B.企业效益降低难以为继
C.国家调整政策以恢复经济D.国家发动上山下乡运动
2022-02-21更新 | 171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情况统计表。这一时期党员构成比例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B.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D.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2022-01-19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上·全国·假期作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61年3月,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介绍“包产到户”的做法,毛泽东表示可以试验。据估计,到1962年上半年,全国20%农村地区,安徽80%的农村,贵州40%的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这反映了
A.农村中“左”倾思想得到纠正B.农村所有制形式发生本质变化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D.严峻形势下对政策的局部调整
2022-01-05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寒假自学课】高一历史寒假精品课(统编版纲要上)复习-第9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