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C到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大跃进”的影响
C.八字方针D.自然灾害的影响
2020-11-1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基地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3 . 1961年,国家对高级糕点、糖果开始实行高价政策,随后扩大到饭馆、商店等许多方面。从1962年下半年起,国家的高价政策逐步回落,到1965年底,高价商品只有高级针织品一种。这一变化直接表明
A.农业生产基本得到恢复B.现存经济体制存在问题
C.市场供应状况得以改善D.干部腐化现象得以遏制
4 . 在1960年的北戴河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要给每个社员留点自留地,多少一定要给他们留一点,使社员能够种菜、喂猪、喂鸡、喂鸭。只有大集体,没有小自由,不行。”这表明
A.农村大锅饭的分配体制被打破B.在一定程度上对“左”倾错误纠正
C.农村土地所有制有了一定变化D.集体所有割占优势的局面被打破
2020-07-11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1953~1958~1963~1966~1971~1976~1981~
1957年1962年1965年1970年1975年1980年1985年
年均增长率4.5%4.3%11.1%3.9%4.0%5.1%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
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三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77.6%22.4%
1997年25.5%39.1%17.9%18.5%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78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 . 新中国出现千万人以上规模的人口迁徙,主要有:1958年至1962年的大跃进运动和困难时期的精简下放;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农民工流动。这体现了
A.城市化进程的加速B.资源配置方式变化
C.工业结构日趋合理D.城乡工农统筹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2019-06-21更新 | 6059次组卷 | 8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B部)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1961年,我国国家信贷支农资金(农业贷款)年底余额为63.7亿元,到1965年上升为78.2亿元,占国家信贷资金总额的比例也由1961年的7.7%上升到1965年的11%。此变化表明
A.国家财政经济出现明显好转
B.经济工作重心移至农业方面
C.国家对农业经济的重视提高
D.国民经济调整已经基本完成
9 . 下图分别为20世纪50、60年代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这一变化旨在
A.调整国防建设布局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
B.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落实中央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D.发展内地工业以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10 . 下表反映了我国20世纪60年代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导致表中所示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60年21.8%26.1%52.1%
1965年37.3%32.3%30.4%

A.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的制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