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下图分别为20世纪50、60年代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这一变化旨在
A.调整国防建设布局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
B.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落实中央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D.发展内地工业以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2 . 下表反映了我国20世纪60年代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导致表中所示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60年21.8%26.1%52.1%
1965年37.3%32.3%30.4%

A.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的制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夙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在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是什么?
(2)材料三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为纠正材料三在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央又采取了什么方针?取得了哪些成就?
4 .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C到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文化大革命”开展
5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失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党深信,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一定能够①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一定能够在一个②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

——1958年5月29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   下表为1957~1965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时间1957年1960年1962年1965年
钢产量53518666671223
粮食产量3900287032003891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体现的心态。结合1956~1957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计量化的方法是史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观察材料二中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读史指导】


材料主旨

材料一:体现了盲目激进的心态。
材料二:1957—1965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信息解读
材料一:1958年5月29日《人民日报》社论。①说明乐观自信;②说明急于求成。
历史结论“左”倾错误导致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巨大的挫折。

6 . 下表是1960—1962年中国基本建设规模变化表
年份投资金额施工项目积累率
1960年384亿元8.2万个39.6%
1962年56亿元2.5万个10.4%

表中的数据变化,表明这一时期我国
A.重大建设项目停滞
B.投资集中于非生产性领域
C.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国家工业化战略被迫中断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

年份粮食总产量(万吨)棉花总产量(万吨)比上一年增长(%)上缴农业税(亿元)
粮食棉花
19501321369.215.755.919.1
195114369103.18.74921.69
195216390130.414.126.527.03

材料二   下表为1958~1965年全国粮食产量。


材料三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原因。说明农业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3)材料三中的口号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2019-06-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高一下册预习卷必修2 测试卷
8 . 以下是1957年和1961年我国进口总额中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所占比例的变化示意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适应国家工业化进程
B.中苏关系已开始恶化
C.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
D.国家经济状况的影响
2018-07-0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反映了我国20世纪60年代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导致表中所示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的制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0 .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规定: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情况下,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饲养少量的猪、羊和家禽……有引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这表明
A.农村中的人民公社体制被打破
B.“左”的路线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C.农业所有制形式出现重大变化
D.农村经济形势出现迅速好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