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7 道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轻工业和重工业占合计总产值的百分比(合计总产值=100

年份轻工业重工业备注
194973.626.4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
195264.435.6
195751.748.3
195753.146.9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
196246.553.5
196550.449.6
197842.757.31970年不变价格计算
197943.156.9
198047.053.0
198151.548.5
198151.448.6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

——据《中国统计年鉴1981》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几年的数据提炼轻重工业占比的变化趋势,并予以说明。(要求:趋势明确,持论有据,说明充分,表达清晰)
2024-02-0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七)历史试题
2 . 下表所示为1959—1963年我国城市化率。这种变化趋势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时间

城市化率

1959年

18.41%

1960年

19.75%

1961年

19.29%

1962年

17.33%

1963年

16.84%

A.中共八大的胜利召开B.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C.“四个现代化”的提出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

时间

农业实产量

实征农业税

农业税占实产量%

合计

正税

附加

合计

正税

经济恢复时期

3806.5

494.54

443.88

50.66

13

11.7

“一五”时期

8017.8

933.21

847.45

85.76

11.6

10.6

“二五”时期

6983.2

833.32

745.66

87.66

11.9

10.7

19631965

5004.5

374.08

333.42

40.66

7.5

6.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际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并解释其主要原因。(要求:解释合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2023-11-0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一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前,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分别听取了国务院34个部委关于工业生产和经济工作的汇报,逐渐形成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看法。撰写《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不仅是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而且为中共八大提了理论指南。

——摘编自自闻言实《1956年中央领导同志的调查研究与<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材料二   宣传“大跃进”的漫画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与呼。

——老红军致彭德怀的信

材料三   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6千个人民公社,99%的农户都参加了人民公社。

不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而且经济活动的若干环节也公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既不能超越,也不能阻碍,否则就要受到惩罚。人民公社化运动就违背了这一经济社会规律,急于从刚建立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基础上快速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摘编自《浅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原因》

材料四   19618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庐山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和“工业十七条”。《指示》认为前一段时期权力下放的过多、过于分散,所以现在要把权力更多地集中到中央一级,并强调严格执行国家计划,不得在计划之外层层加码,在之前下放给地方的中央企业中,凡是产品需要在全国范围统一调度的,现在一律收回中央等等。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面,“工业十七条”规定企业必须规定“五定”(即国家给企业定产品的方向和生产规模,定人员和机构,定主要的原料、材料、燃料和动力的消耗定耗和来源,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定外部协作关系)和“五保”(即企业向国家保证产品的品种、质量、数量,保证不超过工资总额、保证完成成本计划、保证完成上缴利润、保证主要设备的使用期限)进行生产。在这一新体制下,厂长将重新有权总理企业内部的行政事务,且企业中生产、技术、财务等部门都将由专业人员负责。

——摘编自《论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初中国工业管理体制改革》

材料五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方面立即着手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工农业生产,并很快地完成了这一历史任务,另一方面则逐步展开了大规模新的基本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为550亿元。巨额投资给人民带来生活的改善,人民群众以自己的热情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一五计划期间,全国施工的工矿建设单位达1万个以上,五年内平均每三天就有一个新建的规模巨大的工矿企业投入生产。

——摘编自《新中国十年来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

主题二   伟大的建设成就

材料六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以一九六六年同一九五六年相比,棉纱、原煤、发电量、原油、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巨大的增长。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了起来。工业布局有了改善……科学技术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党在这十年中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摘编自1981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七

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代表主要事迹
孟泰新中国成立后,孟泰带领群众捡得成千上万个零件,回收各种废旧钢铁物资,建立闻名中国的“孟泰仓库”。一五计划开始后,他带领工友们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完成了60多次重大技术革新。
王进喜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1960午,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在重重困难面前,全队以“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出色完成了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材料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批亚洲民族主义国家紧随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之后纷纷承认新中国,并与新中国建交。中国一贯支持亚非拉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以及外部势力侵略与干涉的斗争,并对独立后的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建设给予巨大而无私的支持与援助,如积极支援阿尔及利亚人民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支持刚果、老挝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古巴尽一切可能予以援助。广大亚非拉国家认识到中国是朋友,是国际社会中主持正义的力量,是它们争取独立解放、维护主权和发展经济的重要外援。广大亚非拉国家认为,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利于实现联合国的普遍性,并能更好地维护联合国宪章和宗旨。……在中美关系松动的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加快了承认新中国的步伐,成为在联合国大会上赞成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新生力量。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摘编自高志平、郭温玉《不结盟运动与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材料九   中美关系的改善经历了曲折历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一直对华采取敌视政策。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美国开始考虑改变对华政策,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领导人从国际反霸斗争的全局出发,做出了与美国和解的战略决策。1972221日至28日,尼克松访华,双方经反复磋商,在上海发表了著名的《联合公报》,中美和解之门终于打开了。这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摘编自李勇主编《全方位速读系列:世界历史》

主题三   “文化大革命”

材料十   如表

时间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
1953195714.6%
195819620.6%
1963196515.7%
196619767.1%

材料十一   如表

时间19661967196719681972197319741975
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6%4.2%9.21%1.9%

*基础测评*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等领导人开展调查研究的历史背景和成果。
(2)根据材料二,分析“大跃进”的特点,概括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人民公社的特点,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能力提升*
(5)根据材料八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6)根据材料八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
(7)根据材料九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变化,并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8)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一五计划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9)据材料六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工业、科技方面的成就,并指出其历史作用。
(10)据材料七,概括新中国建设中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代表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历史纵横*
(11)根据材料十中的数据变化,指出1953-1976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其中不正常的情况主要有哪几次?指出其原因。
(12)根据材料十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972-1973年、1974-1975年出现两次较大增长的原因。
(13)根据材料十、十一并结合所学,1953-1976年我国经济建设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有失误,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教训?
2023-10-2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6·纲要上第26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新中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统计图,对图中粮食产量数据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A.社会制度变化促进粮食持续增产
B.多维因素共振引发粮食产量变化
C.阶级斗争并未影响农业生产领域
D.生产关系调整顺应现代农业趋势

6 .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年),我党曾犯了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挫折与损失,带给人们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公斤”“皮棉亩产5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

材料二1958年的宣传漫画:

材料三显示“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指的是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给我国经济造成哪些危害?

(2)为纠正材料一、二在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央采取了什么方针?

(3)材料三变化趋势图中1966年和1971年经济指标大幅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2018-05-1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口迁移的现象十分常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新中国人口迁移概况统计表

时间概况
19531957东部地区人口向东北、西北边疆地区迁移。从各省人口净迁移来看,19531957年,作为当时全国重要人口迁入地的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净迁入人口规模均超过100万人。其中,黑龙江省仅19541957年就净迁入112.8万人。
19581960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总数几乎每年都在1000万人以上,1958年甚至达到3200万人;人口总迁移率超过9.0%,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强度的最高峰。
196119651961年,国家要求1957年以前来自农村的职工,凡是能够回乡的动员回乡。短短数年,中国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人口迁移就完成了一个由农村迁向城市又转变为由城市返迁农村的“U”形迁移周期。1962年到1966年上半年,全国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人数累计达129万人。
1966198319661978年,受户籍制度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二元社会体制的制约,人口迁移处于低潮期。
19781983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能“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向当地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转移。这一阶段人口迁移仍主要延续改革开放前的趋势,年迁移量大致保持在1400万~2300万人。
1984200019841993年,人口主要向小城镇迁移流动逐步发展到向各级城市甚至东部大城市迁移流动,其迁移流动规模及强度也呈渐趋扩大、增强态势。这一时期,省际自发迁移人数也大致由120万增加到320万,迁移率由1%左右上升到2.5%以上。1995年总迁移人口大致为1300多万人,省际迁移人口为350多万,2000年二者分别增加到3200多万人和1000多万人,分别增长了约1.89倍和2.41倍。

——整理自王桂新《新中国人口迁移70年:机制、过程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趋势。
(2)阅读材料,以“人口与时代”为主题,自拟题目,结合中国现代史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4-04-0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以来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趋势图(下图)



请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两个阶段或从材料整体出发,阐释论证新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要求:观点明确,清晰阐释,充分论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
2024-03-2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9 . 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石油大会战,大庆地区开始了城市化演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04月的统计,参加大庆石油会战的人员已达4万多,其中总工程师、总地质师、大学教授、工程师和地质师等各类工程技术干部达1000多人。参加会战的大多数人员成为大庆地区城市化演进过程中最早的一批永久居民。

表:19604月全国各地参加石油大会战人数一览表

人员单位分布松辽玉门四川北京新疆青海银川高校黑龙江解放军总计
人数5644629923951491831132016881116092947949705

注;数据出自《大庆市志》[M].大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南京出版社,1988.

材料二   随着石油开发地域的不断扩大,职工家属不断来到大庆,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提高。人口迅速增加,居民点的数量也急剧上升,形成了工人镇、中心村、居民村三级城镇体系,人口达70.95万。19791214日,大庆建市后,正式开始了有计划地调整矿区建设总体布局,出台了大庆第一轮总体规划,有效地解决了城镇建设与油田生产之间的矛盾,引导城镇居民点建设由高度分散向相对集中发展,以促进大庆由矿区建设向城镇建设转变。

材料三   随着30多年的石油开采和城市建设,大庆市已经今非昔比,依赖于石油产业的各项产业蓬勃发展,大庆市的文化、教育、科研产业也在同步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备。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早已成为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加快,经济上占比增加。现代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强了城市与城镇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极大的减少了大庆城市化进程中分散式空间布局的影响,促使了各个城镇和中心村的协同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推进阶段。

——材料一、二、三摘编自张满《大庆城市化历史演进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大庆地区城市化演进过程中第一批永久居民的构成特点,这对大庆城市化演进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以后大庆建设发展的趋势,并说明大庆建市以来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10 . 如表为中国1958—1965年对外援助实际交付情况表(单位:人民币亿元)。据此可知,该时期我国的对外经济援助
年份总计无偿贷款占总计%
无偿贷款
19581.901.580.3283.1616.84
19593.512.173.1461.8238.18
19602.471.650.8266.8033.20
19614.432.302.1351.9248.08
19625.762.273.4939.4160.59
19636.703.473.2351.7948.21
196410.127.023.1069.3730.63
196515.929.965.9662.5637.44

A.呈现持续上升趋势B.为改善国际环境打下了基础
C.都是社会主义国家D.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