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8 道试题
1 .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首次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即: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一报告(     
A.有利丁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B.凝聚国人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C.改变了我国工农业落后的局面D.严重脱离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9-1965年,中国工业企业在中央指导下广泛开展“比学赶帮”运动,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并逐渐确立了质量第一的发展思想。这一运动(     
A.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推动“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C.适应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D.表明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是1963年由赵升仁、韦国创作的《加速推广粒肥深施、夺取农业更大丰收》宣传画。此宣传画(       

A.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B.反映了农业的机械化
C.实现了农业生产历史新高D.促进了农业政策的调整
4 . 某历史教师在课堂上把1956-1966年中国的经济状况概括为“3338”四个数字,即“三面红旗”“三年困难”“三线建设”和“八字方针”。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摆脱苏联模式束缚B.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C.计划经济体制确立D.中西部地区经济得到恢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65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235亿元,比1962年增长55%,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1963——1965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5.7%,超过了“一五”期间的速度。这种发展有可能得益于(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的推广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
6 . 下图是我国 1956-1966 年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以及国民收入指数(以 1952年为100) 的变化。这一时期,我国(     
A.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B.工农业总产值指数逐年递增
C.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22004年中国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


注:工业化率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镇化率为市、镇全部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据朱军《新型城镇化与城市民族工作创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表中任选一个时间段,提取有关现代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有效信息,并进行简要说明。(要求:时间段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1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届三上学期质量调研(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薄一波回忆1960年状况时说:“李先念同志那里不轻松,各地要粮的电话昼夜打来,不能不急事急办,只好采取‘挖东补西’‘抽肥补瘦’等措施,紧急调运粮食,帮助断粮地区渡难关。”为改变这种状况,当时中国政府(     
A.积极实施一五计划B.组织进行三大改造
C.主动寻求苏联援助D.决定调整经济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62年,中共中央在出台的“农业十六条”中明确提出,农业生产实行“三包一奖制”(包产、包工、包成本),要求“责任到组、责任到人”,并逐渐出现了包产到户这一较受欢迎的生产责任制形式。这一举措旨在(     
A.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转型B.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支持
C.应对严峻的经济困难局面D.完善多种所有制的经济形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薄一波回忆1960年4、5月间国家状况时说:“当时的情况,处在第一线的经济综合部门更是紧张……李先念同志那里不轻松,各地要粮的电话昼夜打来,不能不急事急办,只好采取'挖东补西''抽肥补瘦'等措施,紧急调运粮食,帮助断粮地区渡难关。”这表明(     
A.经济发展计划急需调整B.农业生产陷入停滞状态
C.苏联毁约加重经济困难D.“文革”冲击国民经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