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因国民经济调整而被迫推迟的经济计划是
A.第二个五年计划
B.第三个五年计划
C.第四个五年计划
D.第五个五年计划
2 . 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实施这项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农业经济恢复
B.改变农村所有制成分
C.扩大公有制规模
D.增加城市的粮食供应
3 . 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十年,以下词汇最能全面反映该时代特点的是
A.人民公社外交政策包产到户
B.“一大二公”大跃进城市改革
C.开国大典公私合营和平共处
D.中共八大大炼钢铁“八字方针”
4 .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B.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C.放弃“左倾”错误路线
D.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5 . 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用党内通信的形式写信给省、地、县、社,队、小队六级干部说:“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例如,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产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毛泽东此信件
A.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B.是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效反思
C.提出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理论
D.具体总结了“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6 . 阅读“1956—1966年中国经济发展对比表”(以1956年为基数)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表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分类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国家财政收入国民收入总额工业固定资产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棉花产量
1956年100%100%100%100%100%100%100%
1966年约200%194.4%近180%300%124%111%161.7%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已经走向成熟
B.周恩来、邓小平在经济领域进行有效调整和整顿
C.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曲折,但成就仍是主流
D.国际国内建设环境已经得到全面改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某一时期中央的一份文件指示要有领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活跃农村经济。除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只许卖给国家收购机关以外,其他农产品和副产品,在完成国家规定地交售任务以后,都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这一时期是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8 . 根据下表内容判断,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召开时间会议类型主要议题和会议成果
1961.3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人民公社体制问题;公社规模必须划小
1961.8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重点是工业问题,其次是粮食问题;会议通过《工业七十条》,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
1961.10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专门讨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问题

A.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B.中央着手调整经济管理体制
C.人民公社化造成了严重后果
D.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
9 .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某一时期连续十年间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对图中“C-D”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
A.“大跃进”运动促使农业产值提升B.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C.国企改革推动轻重工业比例协调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效
10 . “钉子精神”是雷锋精神的写照。1963年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适应了
A.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B.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C.“科教兴国”的需要
D.完成“一五”计划建设目标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