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下图是新中国人口发展变化曲线图。据图可知
A.经济状况好转促进人口增长
B.计划经济体制加快人口增长
C.传统生育观念影响依然存在
D.经济政策调整决定人口变化
2 . 1961年5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坦言,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这表明
A.国民经济结构实施重大调整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露端倪
C.第二个五年计划全面实行
D.工业建设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8年到1961年,国家财政连年出现大量赤字。与之相伴随,出现了货币发行过多,市场不稳定的现象。为了消灭财政赤字,并稳定市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的有:一是努力增产日用工业品,扭转企业亏损,以增加商品供应,增加财政收入。二是大幅度压缩基本建设投资,以及其他各项事业费和国防费用,以减少财政支出。三是在保持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的同时,对针织品、自行车、钟表、茶叶、酒类及某些糖果、糕点等消费品实行高价政策,以回笼货币。这种作法
A.实质是中央对“左”倾错误的纠正
B.说明中共停止了大跃进运动
C.表明政府利用市场调节作用恢复经济
D.中共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4 . 1962年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支持实行包产到户等多种农业生产责任制。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增强小农经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消除农村中存在的剥削现象
C.克服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弊端D.克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
5 .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C到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6 . 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提出“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可见当时国家经济工作的中心是
A.解决中央财政收支脱节的问题
B.全面整顿,纠正“左”倾错误
C.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调整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结构
7 . 1962年,我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减少2万个,加上1961年减少的2.4万个,共计减少了4.4万个,相当于1960年底工业企业总数的45%。1962年工业总产值指标比1960年下降了47%,重工业下降了57%,轻工业下降了26%。同时,还切实调整了所保留的工业企业的管理。这些政策在当时
A.解决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问题
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使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D.纠正了党内“左”的错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