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20世纪60年代,我国曾试办托拉斯,用经济组织管理经济;改革企业管理体制,要求国家对企业实行“五定”,企业对国家实行“五保”,并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等等。这说明当时
A.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调整了国民经济政策
C.企业自主权进一步扩大
D.左倾错误得到了纠正
2 . 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至此,党中央关于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方面的政策,用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一条例
A.是对农业合作化成果的彻底否定
B.说明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
C.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2018-10-24更新 | 385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1956—1961年中国粮食进出口量的统计数据(单位:1000公吨)。对此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年份出口量进口量净出口量
19572092.6166.81925.8
19582883.4223.52659.9
19594157.52.04155.5
19602720.466.32654.1
19611355.05809.7-4454.7

A.表中数据与该时段的粮食生产状况不符,明显失真
B.1957—1959年粮食出口持续增加,表明农业政策效果显著
C.1961年粮食进口量激增,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作风
D.该时段粮食出口量过高,说明“一五”计划成效有限
4 .
年份196019611962196319641965
产值(亿元)1650101985092211031394

上表是我国1960—1965年工业总产值变化表。这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遭到了抵制
B.大跃进运动的影响难以消除
C.国家经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
D.“文革”严重阻碍了工业化进程
2018-05-25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钢城四中2018届高三五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5 .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但仍然认为,党的“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中共确立了科学的经济思想
B.中共开始放弃苏联经济模式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发展
D.八字方针助长“左”倾错误蔓延
6 .
1956年5月国务院召开全国体制会议,检查中央集权过多的问题
1960年冬党中央确定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961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提出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

综合上表可知,在此期间,中国
A.试图摆脱原有经济模式的束缚
B.努力探索国民经济体制改革
C.初步解决运用市场机制的问题
D.逐步加大力度干预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62年7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印发的《关于印发农村生产资金座谈会纪要的通知》中明确指示“信用社应当恢复1957年以前的管理体制,即信用社应当是一个独立核算的单位,资金独立,自负盈亏,公社不得挪用或者支配信用社的资金。”这一措施
A.使“大跃进”以来的错误得到有效纠正B.加速了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
C.有利于国家权力与农民利益的协调D.扩大了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
8 . 1960年,陈云起草的《关于加速发展氮肥工业的报告》得到党中央的同意,在其直接主持下,建成了一批5万吨的氮肥厂,1965年,这些氮肥厂年产合成氨130万吨。这反映了当时国家
A.仍在片面发展重工业B.注意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C.对经济形势估计错误D.经济发展仍然求快求急
9 .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大量城镇人口重新返回农村,净减少城市人口3788万,出现了建国以来第一次“逆城市化”。这一现象表明了
A.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大力推进B.初步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国民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D.工业建设以农业发展为基础
2016-12-12更新 | 959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届湖北武汉市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