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4 道试题
1 . 1961年3月,中共中央在《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规定取消分配上的供给制部分,停办公共食堂。1962年2月,中共中央又发文件强调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即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这些做法
A.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B.纠正了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C.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D.促进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 . 196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农业六十条(修正案)”,缩小社队规模,取消公共食堂制,对于供给制问题,规定社员一切收入都“按劳动工分进行分配”。这一修正案
A.推动了经济结构改革B.调整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C.结束了人民公社体制D.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019-12-01更新 | 268次组卷 | 26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湛江市2019届高三10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根据1955年规定的设市标准,到1964年底全国只有建制市168个,比1961年减少36个市。从1961年到1964年中国城镇人口净迁出4369万人。当时出现“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A.知识青年上山下乡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乡镇企业异军突起D.国家经济进入调整轨道
4 .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次改革的初步尝试。这次尝试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上适当分权,使资源的地域配置趋于合理,克服中央集权过多的弊端;二是计划与市场关系上,考虑改变单一指令性计划的苏联模式,实行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这次改革
A.根除了苏联模式中的僵化部分B.改变了国家指令性计划经济的主导地位
C.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为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5 . 1958年我国超发货币,导致民众持币待购现象严重,对此,中央采取部分商品“高价、敞开供应”的政策,并在许多城市开设高价饭馆。一时间,各地流传着“高级点心高级糖,高级老头上食堂”的民谣,据统计,1962年开设的高价饭馆营业额达到4亿多元,上缴国家利润2.6亿元。据此推断这些措施(     )
A.助长了左倾浮夸的风气B.有助于工农业生产的恢复
C.导致通货膨胀日趋严重D.解决了中央财政不足问题
6 . 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状况的结论是(  )
年份基本建设总额国家预算内投资国家预算外投资生产性建设非生产性建设
1960384.1亿元297.1亿元87亿元331.9亿元52.2亿元
1961123.3亿元89.8亿元33.6亿元105.1亿元18.3亿元
196267.6亿元56.6亿元11亿元58.5亿元9.1亿元

A.追求高速度导致经济比例失调B.三年经济困难造成经济巨大破坏
C.压缩投资以实现国民经济调整D.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7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代表作《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下述情节不可能在小说中出现的是
A.1959—1961年新中国出现人口增长新高潮,姑姑接生工作非常忙绿
B.1962年,姑姑找了一个飞行员对象,但后来姑父驾机叛逃到了台湾,姑姑深受打击
C.60年代末.70年代末,国家掀起两次计划生育高潮,姑姑受到邻里及亲人的嘲讽
D.姑姑退休后,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成就
8 . 下表是我国1960年至1962年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
年份国民经济比例(%)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6021.826.152.1
196233.630.336.1

A.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B.调整后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合理
C.新中国工业化建设严重受阻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有效开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62年,中共中央下发《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明确规定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单位。此后,人民公社数量较核算单位下放前增加了15534个,增加27.72%,生产队增加了895502个,增加19.58%。这一变化
A.克服了公社体制的弊端
B.扩大了人民公社的规模
C.改变了农村所有制形式
D.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10 . 1953年起,我国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下表中“二五”计划与“三五”计划出现间隔的主要原因是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8—1962年第二个五年计划
1966—1970年第三个五年计划
1971—1975年第四个五年计划

A.开展“大跃进”运动
B.发生了较严重的经济困难
C.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
D.着力推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