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用党内通信的形式写信给省、地、县、社,队、小队六级干部说:“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例如,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产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毛泽东此信件
A.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B.是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效反思
C.提出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理论
D.具体总结了“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2 . 1958年末,全国职工总数达4532万人,比1957年未增加了2082万人。1960年下半年,按照中共中央一系列指示,各地迅速精简职工,1961—1962年我国共减少职工1887万人。这一措施
A.有利于调整国民经济比例
B.基本纠正了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C.导致了社会商品供应不足
D.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018-06-27更新 | 45次组卷 | 5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经济史-考点26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探索历程
3 .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此联是周总理对当时党中央哪一方针路线的生动注解
A.“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
D.“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60年7月,李富春同志在研究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时,提出要以“调整、巩固、提高”为基本精神。8月底,周恩来总理采纳了这一建议,提出在“调整、巩固”后面加上“充实”二字。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这一方针。强调“充实”意味着国家
A.改善企业管理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B.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
C.压缩基本战线规模以充实轻工业
D.充实“大跃进”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
5 . 20世纪60年代,中国农产品收购牌价有所提高。1961年油料作物提高19%,1963年棉花收购牌价提高10%,并且1963年农村地区福利费是1958-1962年平均水平的3倍。以下分析准确的是
A.“八字”方针得到贯彻落实B.体现了“左”倾错误泛滥
C.严重忽视客观规律的表现D.农民生活水平较高
6 . “钉子精神”是雷锋精神的写照。1963年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适应了
A.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B.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C.“科教兴国”的需要
D.完成“一五”计划建设目标的需要
2018-02-08更新 | 19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课时同步精练巧练(选择性必修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7 . 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1960年底城镇人口1.29亿的基数上,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到1961年底,全国减少城镇人口1300万,其中,精简职工950万人。该政策的实施
A.得益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加速了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C.是大跃进运动向农村扩展的表现
D.有利于工业布局的合理化
8 . 1957年到1960年,中国城市化从15.5%增长到19.7%。1961年,政府又从城市动员了约一千多万人下乡。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政府调整工农业生产恢复经济
B.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计划完成
D.“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
9 . 1960年,陈云起草的《关于加速发展氮肥工业的报告》得到党中央的同意,在其直接主持下,建成了一批5万吨的氮肥厂,1965年,这些氮肥厂年产合成氨130万吨。这反映了当时国家
A.仍在片面发展重工业B.注意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C.对经济形势估计错误D.经济发展仍然求快求急
10 .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大量城镇人口重新返回农村,净减少城市人口3788万,出现了建国以来第一次“逆城市化”。这一现象表明了
A.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大力推进B.初步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国民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D.工业建设以农业发展为基础
2016-12-12更新 | 95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课时18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