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1年春开始,广大干部群众突破“禁区”,包产到户这一新生事物在我国广大农村冒了出来。最先开始包产到户实验的是安徽省。在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的支持下,到196110月中旬,安徽全省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达到84.4%。此外,湖南、河南、浙江、贵州、陕西、甘肃、广西、广东、福建、江苏、湖北、河北、山东等省,也仿效安徽办法,推行了各种形式的包产到户。据统计,各地陆续发生的不同形式的包产到户或单干,约占全国生产队总数的20%左右。这次实验到1964年春结束,历时约三年。对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李杏、高其荣<20世纪60年代初期包产到户的历史定位》

材料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

——摘编自马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60年代初包产到户实行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的原因。
2021-04-2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4年6~8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一部分迁移到三线、二线;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
          ——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决策文献选载》,《党的文献》1995年第3期
(注:一线指东部沿海和边疆地区;三线指云、贵、川、陕、甘、宁、青省区及晋、豫、湘、鄂等靠近内地的地区;二线指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
材料二   
到20世纪70年代末,三线地区的工业总产值由258亿元增加到1270亿元。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陕西航空等一批现代化生产和科研基地,成昆、湘黔等重要铁路,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德阳重型机器厂等工业基地以及攀枝花、十堰等新兴工业城市。
——摘编自魏后凯《中西部工业发展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线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线建设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农业的持续萧条,罗斯福政府先后两次颁布《农业调整法》,通过削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等方式维持粮食价格,避免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其次,政府还向遭受自然灾害的农场主提供援助,1933—1937年仅因干旱而给予农场主的援助就达到10亿美元。同时,为解决农业过度开发和农产品过剩等问题,罗斯福政府还通过立法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等形式,采取了退耕还林等措施对农业资源进行保护,到1940年,新政把相当于1930年耕地面积1/6的土地从农业生产中撤出来,并予以绿化。此外,美国政府还专门拨出经费,形成农业教育、科研、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体系,从而大大提升了美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实力。

——摘编自曾中平《罗斯福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1961年春开始,广大干部群众突破“禁区”,包产到户这一新生事物又像雨后春笋一般,在我国广大农村冒了出来。这次最先开始包产到户实验的是安徽省。在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的支持下,到1961年10月中旬,安徽全省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达到84.4%。此外,湖南、河南、浙江、贵州、陕西、甘肃、广西、广东、福建、江苏、湖北、河北、山东等省,也仿效安徽办法,推行了各种形式的包产到户。据统计,各地陆续发生的不同形式的包产到户或单干,约占全国生产队总数的20%左右。这次实验到1964年春结束,历时约三年,对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李杏、高其荣《20世纪60年代初期包产到户的历史定位》

材料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

——摘编自马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农业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实行包产到户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的原因。
2023-03-1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渭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19531957195819621963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
年均增长率4.5%4.3%11.1%3.9%4.0%5.1%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1956

公有经济
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三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
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城乡个
体工业
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
197877.6%22.4%
199725.5%39.1%17.9%18.5%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1-08-0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新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国家规定计划的基本务: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并以此为中心,进行财政、信贷、市场三大平衡和安排人民生活。在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到1957年年底,“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大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

——摘编自朱君奇《从计划经济的“兴、变、衰”看中国经济体制变迁》

材料二19521975年中国粮食产量

分类年份195219621965196619671968196919701975
粮食(百万吨)195160194.5214218209211240284.5
指数9175911001029899112133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7 .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实现工业化是几代人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一致同意,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

——摘编自《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材料三   1992年,中共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紧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决断。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在人们面前展现出新的面貌。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列举两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2021-06-0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的进步。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330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在经济建设中进行有益探索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410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推进“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
9 .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2年一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10 . 下面为1956~1962年中国财政收入与支出变化数据统计表(单位:亿元),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当时中国
年份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0年1961年1962年
财政收入280.19303.20379.62487.12572.29356.06313.55
财政支出298.52295.20400.36543.87643.68356.09294.88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实行财政赤字政策
C.基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D.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