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63至196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四年迅猛增长;196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工业、农业总产值都大幅超过1957年的水平。与这一成就直接相关的是(     
A.“大跃进”B.人民公社化C.农业合作化D.国民经济调整
2024-03-31更新 | 11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题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0年,安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安徽省委听取基层农民的建议,决定在合肥市南新庄生产队进行责任田试点,基本内容是在计划统一、分配统一等基础上,实行包产到队,定产到田,以产计工等。南新庄社员生产责任心大大加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之后,在开会讨论南新庄试点经验基础上,安徽省委决定扩大试点。1961年,安徽省委向党中央请示汇报,得到了党中央对小范围试点的支持。1962 年,中央提出“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前判“单干风”,安徽的试点工作被中央叫停。

材料二   1978年安徽遭受大旱,为推动洪冲抗灾,肥西县山南区多个公社在区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自行尝试包产到户。次年2月,安徽省委派人到山南区调研,决定在山南区正式展开试点,以“规定每个劳力耕种土地数量、每亩产量和生产费用、超产奖励和减产赔偿”为土要内容的“五定”法在山南区全面推广开来。省委书记万里在5月视察山南区时表示:试点目的是为了让群众吃饱吃好,你们只管干下去,不要顾虑。后来万里向邓小平作汇报时,邓小平也表态支持。当年山南区粮食获得大丰收,包产到户也在全省范围内逐渐展开。

—以上材料均据吴象《伟大的历程:中国农村改革起步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安徽两次农村试点在核心内容上的共同之处,分析第二次农村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安徽两次农村试点工作的有益经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61年,中共中央在《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中提出,农业生产实行“三包一奖制(包产、包工、包成本,超产奖励)”,“建立严格的田间管理责任制”。此做法(     
A.强化了人民公社的经济职能B.有利于推动工业化建设速度
C.体现了计划经济的强制作用D.为后来农村改革提供了经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所示为1960~1963年浙江省精简城镇人口的状况。这一状况(     

1960~1961年

1962~1963年

总计

企业职工(万人)

33.1

37.4

70.5

城镇人口(万人)

25

约64

约89

吃商品粮人口(万人)

31

102

133

A.迟滞了城镇经济的健康发展B.造成了工业与农业发展失衡
C.响应了农村的“大跃进”高潮D.顺应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7年-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产值单位:亿元: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工业总产量

重工业产值

轻工业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粮食产量

1957

704

317

387

537

19504.5

1958

1083

580

503

566

19766.3

1959

1483

867

616

497

16969.2

1960

1637

1090

547

457

14385.7

对上表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稳步前进B.遵循客观规律才能科学发展
C.党的正确路线指导国家建设D.八字方针取得非常显著成效
2023-07-2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60年后,中国减少对重工业的投资,钢产量从1960年的1 866万公吨缩减到1962年的670万公吨;煤产量从39 700万到22 000万公吨;水泥从1 565万到600万公吨;金属切削机床从153 500台到22 500台。这一做法(     
A.实现了经济的均衡发展B.是对经济调整方针贯彻
C.使得农业得以迅速发展D.削弱了国家的国防力量
2023-07-1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共中央委员会于1962年1月通过了“三自一包”的经济建设方针。“三自”包括允许农民耕种自留地、自办私人小作坊、在自由市场上出售产品;“一包”是指农民承包政府规定的农业生产指标,要求保证完成。这一方针(       
A.意在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标志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
C.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
D.旨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23-07-1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1957—1965年部分大城市划定市区(含城区与郊区)面积变化,据表可知,该时期(       
年份北京杭州哈尔滨备注(单位:平方公里)
1957年48202531247划出部分原为供应城市蔬菜等副食品的郊区,转变为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农村。
1958年886011571247
1962年270123972450
1965年270123971334
A.国家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B.大城市的经济职能受到削弱
C.国民经济建设曲折与调适D.经济规划受到国际局势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从1948年到1999年先后发行了五套人民币。每套人民币上的图案都有不同的变化,把五套人民币按发行的先后排列,无疑是一部生动的浓缩版的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史。   

套数发行时间相关信息票样例举
第一套1948图案有:“工农图”“帆船图”“火车图”“水车运煤图”“耕地图”“火车站图”等。   
第二套1955图案有:天安门、宝塔山等革命圣地;汽车、飞机、拖拉机、水电站等重点建设项目;民族团结、工农联盟等主题。   
第三套1962图案有:认真工作的炼钢工人、一位女性独立驾驶拖拉机、青年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生产劳动、人民代表步出人民大会堂等。   
第四套1987图案头像以人物头像为主:领导人物侧面像;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并列头像,少数民族人物头像。   
第五套1999回归世界主流货币设计的一般规律,将领袖头像作为人民币的主景图,以中国传统纹样和花卉图案相衬托,背面主景图案为人民大会堂、布达拉宫、桂林山水等。   
根据上述材料,提取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国际社会这样评价:“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全国性共产主义组织,这个党在35年中走过了很长的路程。目前举行的大会体现了……这个党正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     
A.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B.使得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了
C.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D.提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
2023-06-2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