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农业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庆浦陵机器厂的前身——上海动力机制造厂,它始建于1958年。1964年,上海动力机制造厂400名职工和200名家属响应党中央号召,怀着建设大西南的革命热情,加入到三线建设的内迁潮流中,从繁华的黄浦江畔迁到重庆远郊。浦陵厂按照中共中央西南局的要求,从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施工管理等方面,彻底打破苏联那一套少慢差费的束缚,创造了一套适合我国情况的、体现勤俭建国精神的办法。在中梁山、缙云山脉之间选址建厂。

材料二   重庆浦陵机器厂第二次创业期大事记(19801996

1985年,重庆浦陵机器厂开始实行厂长(经理)责任制,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

19868月,浦益斯公司成立,成为重庆市第一家中美合资的实体性企业。

199010月,“不完全淬火”新工艺取代传统的“完全淬火”方法,产品合格率提高到100%,月节约资金两千元。

19919月,企业被全国总工会和国家体委授予“全国职工冬季长跑先进单位”。

199312月,中港合资企业—浦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成立。

19945月,浦陵厂被重庆市政府授予“重庆市工业企业五十强”称号。

19952月,浦陵文化乐园开业。

——摘编自《重庆浦陵机器厂企业历史资料》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浦陵厂内迁重庆的背景,简析这一时期内迁潮流的重要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浦陵厂第二次创业期发展的有利因素。
2024·江西赣州·一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为了在中国西部地区建立新的国防工业基础,准备和坚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策动了规模巨大的工业内迁。内迁工厂大多数是当时中国工业界各行业中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管理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名牌厂。如内迁民营工厂中大鑫制罐厂、上海机器厂、中国亚浦耳电器厂、华生及华成电器厂等,都是中国近代工业中名列各行业前茅的者。内迁的国营工厂多数是当时最先进的钢铁联合企业。这些工厂的内迁,不仅把当时沿海地区的相对来说较为先进的工业设备、工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了大后方,更重要的是使大批工业科技人才和熟练技工汇集到大后方,据1941年的统计,内迁的工程技术人员达2万余人。

——摘编自黄立人《论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工业科技》

材料二   1964年5月,毛泽东提出,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的入侵。8月,中央作出了在三线地区开展以战备为中心大规模建设工业、交通、国防科技设施的重大战略决策。三线建设从1964年开始,到1980年,全国三线地区共投入2052.68亿元,相当于1953年—1964年投资的三倍。根据1984年普查,在中西部建成了1945个大型企业、科研设计院所。三线建设无论规模还是时间跨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由于涉及国防安全,三线建设当时不见诸报端。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工业内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三线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2024-03-08更新 | 287次组卷 | 11卷引用:大题预测卷04(河北专用)-【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60年代,中共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重点放在西南和西北。到1970年代末,四川是接受东北支援最多的地区之一。东北支援四川的多个重点项目都具备相当高的全国性服务能力和知名度。以德阳为例,数千名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的优秀东北职工迁入后,德阳人在第二重型机器厂、东方电机厂、第二物探大队等大型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第一次亲眼看见什么是工业化大生产、什么是现代化企业、什么是现代化管理、什么是科学技术力量、什么是发明创造等先进工业化要素。同时,东北内迁职工在日常生活方面形成较大示范效应。例如,1966年前后,第二重型机器厂的东北籍职工在冬季喜欢穿一种毛领长棉大衣,这种棉大衣比当地人常穿的土棉袄更贴身、更保暖且显得更为精神,这让厂区附近的青年男女觉得很洋气,争相托人购买。东北大米、东北水饺、东北馒头、东北普通话、时装、发式、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等内容,也迅速成为厂区附近部分城乡居民羡慕和模仿的对象。

——摘编自周明长《嵌入式运作:东北对四川三线建设城市的支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输入四川城市的东北现代化要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北大力支援四川的原因。
2024-02-2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新教材高考预测卷(八)历史试题
4 . 20世纪70年代初,铁道兵指战员和铁路工程建设人员克服重重困难,相继建成成昆铁路、湘黔铁路、襄渝铁路。此外,贵州六盘水、四川宝鼎山等大型煤矿,甘肃刘家峡、湖北丹江口等水电站纷纷在建或建成。这些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在于(     
A.科学技术的突破B.国民经济布局的优化
C.全面整顿的推行D.国家战略决策的调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工业布局对于各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布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图中工业布局调整的原因为

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1                                                                        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2


①新中国成立初工业分布的不平衡                           ②基于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
③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战争威胁                           ④配合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3-05-07更新 | 347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是英国农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种植业、畜牧业等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园艺业等新兴农业都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这一时期,英国农业人口数量相对稳定,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农产品产量日益增加,品种也呈现繁多的趋势。圈地运动进入了议会圈地的阶段,打破了农业在公共领域发展的障碍当时农业体制的变化、农业技术的革新以及与农业相关行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农业的繁荣。

——摘编自张梦醒《论19世纪中期英国农业的繁荣》

材料二   下图是新中国工业化初期阶段农业发展情况。



——摘编自《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

材料三   “三农”问题是关乎国家发展命运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要保持强农惠农富农的力度,保持认识高度、重视程度的良好势头,始终将“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并贯彻落实。

——摘编自李奕颖《习近平新时代“三农”观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农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初期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我国新时代农业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2023-05-07更新 | 33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