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农业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据袁隆平回忆,位于井冈山南麓的桂东县是全国率先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地区之一。1975年全县仅试种水稻98.88亩,次年便在全县迅速推开。当地民谣传唱:“层层梯田持山腰,银河两岸种杂交。”这反映了(     
A.当地提高粮食产量的迫切愿望B.地方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杂交水稻试种成败取决于环境D.桂东县率先实现了粮食自给
2022-11-27更新 | 3399次组卷 | 29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三线建设是中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基于战备需要而对全国工业布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调整。

材料一   1965年后,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口号带动下,大批工厂、工人、干部、资金、设备等涌向了中西部地区。至1971年,内地逐渐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化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三线企业多布局在没有工业基础的山区,与周围农业社会难以进行有效互动,往往形成“墙内飞机导弹,墙外刀耕火种”的分割状况。三线企业以发展重工业为核心并实行高中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在大量企业内迁及中央投资减少影响下,东部城市工业生产能力受到了削弱,中国的城市化总体上呈现停滞状态。

——摘编自徐有威、陈熙《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二   1979年,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对三线企业进行调整改造。具体方法上,一是根据原料、市场、技术、信息原则实行“脱险搬迁”,二是对留在原地的企业进行产品方向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三线企业多为国防工业中的骨干企业,对企业员工来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奉献精神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在“七五”至“八五”时期,国家对三线企业减免或退税的总额达30多亿元。从整体经济效益上看,三线企业调整改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据陈东林《走向市场经济的三线建设调整改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三线建设调整改造成功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庆浦陵机器厂的前身——上海动力机制造厂,它始建于1958年。1964年,上海动力机制造厂400名职工和200名家属响应党中央号召,怀着建设大西南的革命热情,加入到三线建设的内迁潮流中,从繁华的黄浦江畔迁到重庆远郊。浦陵厂按照中共中央西南局的要求,从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施工管理等方面,彻底打破苏联那一套少慢差费的束缚,创造了一套适合我国情况的、体现勤俭建国精神的办法。在中梁山、缙云山脉之间选址建厂。

材料二   重庆浦陵机器厂第二次创业期大事记(19801996

1985年,重庆浦陵机器厂开始实行厂长(经理)责任制,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

19868月,浦益斯公司成立,成为重庆市第一家中美合资的实体性企业。

199010月,“不完全淬火”新工艺取代传统的“完全淬火”方法,产品合格率提高到100%,月节约资金两千元。

19919月,企业被全国总工会和国家体委授予“全国职工冬季长跑先进单位”。

199312月,中港合资企业—浦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成立。

19945月,浦陵厂被重庆市政府授予“重庆市工业企业五十强”称号。

19952月,浦陵文化乐园开业。

——摘编自《重庆浦陵机器厂企业历史资料》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浦陵厂内迁重庆的背景,简析这一时期内迁潮流的重要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浦陵厂第二次创业期发展的有利因素。
4 . 国家政策是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时中国的大后方(含川、滇、黔、陕、甘、湘、桂七省)仅有工厂237家,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开展以国防为中心的经济建设运动,将沿海工业向内地迁移,共计内迁工厂448家,机料7.09万余吨,内迁技工人数1.2万余人。……到了1942年时,渝、川、康、湖、桂、滇、黔等西南地区和西北的陕甘地区的工厂数占全国90%以上,尤其渝、川、湖最为密集。

——据陆婷《抗战时期工业内迁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

材料二



图1   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

图2 20世纪60年代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

——据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观察材料二中的地图,指出20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5 . 20世纪60、70年代,为支援福建小三线建设,上海有近20个工厂(车间)搬迁至福建,涉及轻工、化工和手工业等工业门类。据此可知,福建小三线建设
上海迁明企业(部分)一览表
上海厂名迁明时间迁明厂名
永昌五金厂1965年三明市皮革五金厂
立丰印染厂1966年三明印染厂
泰昌胶合板厂1967年三明胶合板厂
国营上海26纺织厂1970年三明纺织厂
A.奠定了工业化建设的初步基础B.促进三明工业布局的合理发展
C.旨在应对严峻的经济困难时期D.理顺了福建沿海与内地的关系
2022-05-04更新 | 276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2024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38年3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以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主干组建了西北联大,并增设无线电、军事工程、战时经济、西北边疆史等课程。这些举措
A.为抗战培养多方面的人才B.巩固了抗日根据地
C.配合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D.推动三线工程建设
2022-04-10更新 | 394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1964年,有一份报告引起了毛泽东的不安,其中写道:“仅全国14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50%的化学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为此,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B.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
C.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D.开展大规模的三线建设
2022-02-10更新 | 242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铁路是资本主义工业部门和工业文明的标志。铁路所提供的大宗商品运输和快速人口流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英国、欧陆和北美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许多城镇本身就因铁路而兴,或为适应铁路而重新规划。此外,以法国为例,连接首都与边远地区的铁路网为每个人所用,将法国连接在一起,使里昂和巴黎抱成一团。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史》

材料二   晚清自办铁路缺乏资金和技术,不得不向列强借款。从1885年《中法新约》开始,各大国纷纷获得在华修建铁路的“特许权”。一轮瓜分狂潮后,列强大致根据各自势力范围瓜分了中国铁路。德国胶济铁路,法国的滇越铁路,俄国在东北修建了中东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独立自主地发展铁路。成立铁道部和铁道兵兵种,加强铁路管理和铁路建设。“一五”期间共建成宝成、兰新、鹰厦等铁路6100公里。在“三线”建设中,国家在中西部的崇山峻岭中建成了襄渝、湘黔、成昆、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铁路将广阔的中西部接入全国交通网,起到了整合和建设国家的作用。同时,中国还以援建方式在海外修建铁路,坦赞铁路最为有名。它使富含铜矿的内陆国家赞比亚连通坦桑尼亚的港口,不再受制于仍由白人殖民者控制的邻国。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以来中西铁路发展的异同。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国铁路发展的原因。
2022-01-1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1964年至1980年,中国在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三线建设”建起1100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三线建设”留下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分别是
①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防力量,并改善全国的工业布局
②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③凝练、概括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准则
④“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1-14更新 | 383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一零一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64年8月,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在第一线的现有老企业,特别是工业集中的城市的老企业,要把能搬的企业或一个车间、特别是有关军工和机械工业的,能一分为二的,分一部分到三线、二线;能迁移的,也应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迁移。”这一政策的提出主要是基于
A.建立独立完整国防工业体系的要求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C.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战略布局的考虑D.打破西方经济封锁的考量
2022-01-10更新 | 21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